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瑜 文 / 摄)1 月 17 日,在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苏州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谈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容时指出,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最核心的有两条:一是对大运河精神的梳理、凝聚和提炼,二是对大运河文化景观的修复。他强调是 " 修复 " 而非 " 再造 ",要在呈现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前提下去 " 修复 "。
△ 省人大代表、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
龚良在发言中提到,去年 11 月 29 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 在各地进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江苏是第一个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立法的省份,充分说明了江苏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龚良指出,目前各地都在积极进行大运河文化带相关项目立项,但他认为有些项目可能对大运河文化带的理解还不太充分。大运河整体上属于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他说:" 我们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就承诺,首先把大运河的遗产价值保护好,这是前提。" 他建议,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不要做特别重大的、没有回报的投资。
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中,龚良认为关键要明确这是一个 " 带 "。" 大运河文化带的核心是交流、互通,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 因此,他认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能仅做某一个点,而要考虑到整个 " 带 "。在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过程中,龚良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凝聚民族精神、凝聚国家文化、提炼精神内涵。
" 要更加注重大运河文化景观的修复,一定是修复,而不是花费很多钱去再造。" 龚良强调说,坚持 " 修复 " 而非 " 再造 " 因运河而发展的传统古镇、古村落、码头等文化遗存等,他认为,加强对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修缮,既是遗产保护的需要,也是今天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
龚良还建议要注重大众感受,他提到苏州、常州、扬州等地,在进行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做得很好,很受当地老百姓欢迎。此外,他还希望更加注重文旅融合,这样的项目会非常有生命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