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聂珍香 记者 徐红艳)科举制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它不仅诞生在中国,对世界的人才选拔制度也有着重要影响。1 月 17 日下午," 科举文化与世界 " 小型研讨会在中国南京科举博物馆举行。研讨会邀请了南京高校、科研机构、省市宣传部门、出版社等单位的中外学者参加,共同探讨科举文化与世界的关系。研讨活动由何勇国际交流工作室、南京翻译家协会、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和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主办。
△ " 科举文化与世界 " 研讨会
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前后经历 1300 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科举考试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打破了血统和世族的限制,促进了知识分子的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的范围。然而,科举考试的内容偏重人文伦理,限制了知识的领域和知识分子的视野。为了求取功名,许多读书人常固守传统经典,缺乏创新。
△研讨会现场
南大海外教育学院教授、南京翻译家协会会长程爱民表示,随着中国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不仅吸引了大批外国士子前来应试,也影响了同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朝鲜、韩国和越南。16 世纪起,中国科举制度由来华的欧洲传教士传入西方,18 世纪下半叶至 19 世纪,英、法、德、美等国仿效科举制,建立了本国的文官考试制度。程爱民认为,科举文化最核心的就是 " 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 精神," 不管什么出身,大家都一张卷子来考。" 他认为,这也是为何西方能够从中国科举制度中得到启发的最根本原因。
如今在国外,也有很多学者对科举文化给予了很多关注。比如,当代著名中国学家本杰明 · 艾尔曼,为 " 科举文化正名 " 倾注了半生心血,是目前西方从事科举文化研究最具权威性的学者。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语言学博士,联合国赴华项目负责人何勇告诉记者,30 多年前在哥大读人类学博士时,就有很大一部分学习内容是研究中国社会及科举制度。" 如今举办科举文化与世界的研讨活动,邀请的参会嘉宾都是南京高校外国语学院的一些领导和老师,也是希望通过他们把中国科举文化更好地传播到国外去。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程爱民教授正在做中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的相关研究,他希望结合科举文化这一落脚点,更好地进行研究。"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要找到很实在的因子,在南京,科举文化就是一个很实在的东西。" 他表示,接下来还将与何勇合作,编撰一本有关科举文化与世界的书,让科举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通讯员供图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