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1-20
10天,3人在南京这家医院重获“心”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 1 月 20 日,江苏省人民医院迎来了一场特殊的生日聚会,该院从去年 12 月底到 1 月初,10 天内,连续成功实施了 3 例心脏移植手术。3 名恢复良好即将出院的患者,与医护人员一起庆祝。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表示,由于供体缺乏,目前每 100 名需要心脏移植的患者中,只有 1 名患者有机会等来供体,许多人在等待的过程中遗憾离世。

" 心脏移植 " 是唯一救命方法

周师傅今年 60 岁,家住南京溧水区。4 年前,他就感觉心脏不太舒服,胸闷气喘。3 年前病情加重,被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只能保守治疗,放一根支架,让供血尽量维持心脏需求。周师傅的心脏功能越来越差。2 年前,医生不得不给他植入心脏起搏器。但是他的心脏功能还是不好,2019 年 12 月,他已经无法入睡。检查发现,他的心肌收缩功能不到常人的三分之一,他常常只能半卧着到天亮。期间,医院曾 2 次下达病危通知书,急坏了周师傅一家老小。

心脏移植是活下去的唯一治疗方案。周师傅最后选择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并接受移植前的相关检查和准备。检查后,他填写了加入心脏移植等待者预约名单及知情同意书,开始了漫漫的 " 等心之路 "。

陌生人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1 月 7 日早上,邵永丰主任打电话告诉周师傅,有一个心脏供体的配型刚好与他吻合,马上可以准备手术。周师傅一家人看到了生机,又激动又担心,立即赶往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住院等候。当天下午 14 点,心脏移植手术正式开始,15 点,周师傅的心脏停跳,邵永丰主任将已广泛心室壁僵硬、搏动微弱的心脏摘除,将供体心脏植入周师傅的胸腔。16 点,植入的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历经 4 小时,手术在 18 点完成,周师傅转入心脏大血管外科监护特需隔离病房。

手术很成功," 经过这趟鬼门关,最大的感觉就是呼吸顺畅了,和正常人一样了。" 他感慨道:" 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我有一种生命之光被打开的感觉。" 周师傅说,他一定会去给予他新生的那个陌生人墓前祭奠。

" 我的这颗‘心’凝聚了无数的善心和爱心,我带着这些‘心’好好地康复,认真地生活,就是对所有人最大的感激。" 周师傅的脸上充满了喜悦与感激。

100 个人里,只有 1 个人有机会

邵永丰主任表示," 十天来我们共做了三台心脏移植手术,两例患者是脑血管意外脑死亡,还有一例是车祸外伤脑死亡,我们感恩并铭记他们的无言大爱,他们以另外一种形式生活在世界上。" 三台手术的患者有 2 位等待了一个月左右,另一位等待了快三个月。他们是幸运的,但还有很多等待的患者,因为等不到合适的供体最终因心衰而失去生命。

目前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供体紧缺,我国每年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有很多,供体严重稀缺,大约 100 个需要心脏移植的病人,只有 1 个人有机会。

邵永丰主任表示,医院从 2004 年开展心脏移植手术,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近 50 例,其中最长存活了 16 年,存活至今。国外研究数据显示,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为 90-98%,国际心肺移植协会指出:心脏移植后 1 年、5 年的存活率分别为 86%、72%,中位存活时间达 10 年左右。

邵永丰主任提醒:对于 50 岁以上的人群,特别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如果出现胸闷、气喘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而 30 岁左右的年轻人,如果稍微活动就有气喘胸闷等症状,可以到医院做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诊断。

通讯员 吴倪娜 曹勇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刘峻 / 文 图片为通讯员曹勇提供

(编辑 高淼)

相关标签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