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1-24
深晚报道|子宫肌瘤变定时炸弹?中山七院开展首例多普勒超声脑血流监测下手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今年 45 岁的吴女士,4 年前检查发现子宫上长了一个肌瘤,当时只有鸡蛋般大小,因为害怕手术,一直没有去处理它。最近一年,肌瘤快速增大到了像一个苹果,直径足足有 8cm。巨大的子宫肌瘤使得吴女士月经量比以往增加了许多,最后竟导致了严重贫血。原本,她打算尽快把子宫肌瘤切除了,没想到却遇到了难题。

原来,她的身体藏有隐疾,这几年有过 3 次不明原因晕倒的情况。根据吴女士描述,每次晕倒前,她都感觉头痛欲裂,全身出汗,眼前发黑,随后就不省人事。检查发现,吴女士有颈动脉斑块,这就大大增加了她在术中出现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吴女士四处辗转求医,却没有一家医院愿意冒这个险。怎么办?

她抱着尝试的心态来到中山七院妇产科问诊,竟找到了治疗的希望。妇产科李田主任在详细了解病情后说:" 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医生实时监测脑血流动力学

手术前,妇产科组织神经医学中心、麻醉科等进行了多学科会诊。会诊认为,对于这么大的子宫肌瘤,考虑到吴女士已经过了生育年龄,可采取腹腔镜下切除子宫和双侧输卵管的手术方案。但是,手术也存在比较大的风险,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需要向吴女士的腹腔内充气,制造手术视野和空间,这时候腹腔压、胸腔压、颅内压都会增加。由于吴女士有 " 晕厥 " 的病史,手术有可能再次引发脑血管意外。清醒状态下,能够很容易判断,但在麻醉状态下很可能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如果脑部长时间的缺血,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也是很多医院不敢手术的原因。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神经医学中心的韩珂博士提出,手术全程可以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连续实时监测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估脑血流量,同时联合实时无创逐波血压观察脑血流自动调节,而后者是维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的脑保护机制的评估指标。有了这两项指标的监测,就可以实时掌握脑血流情况,相当于给手术上了 " 双保险 "。

同时,麻醉也很关键。从呼吸到心跳,麻醉师需要完成维持吴女士麻醉状态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艰巨任务。

经过周密的检查和术前讨论,吴女士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中,李田主任带着妇产科手术团队进行精确的镜下操作,而神经医学中心的韩柯博士和麻醉科孔维荣医生则在一旁专注进行监测支持。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吴女士的脑血流动力学一直保持稳定。复苏后,吴女士意识清醒,没有脑缺血表现。手术成功。

这一台手术成功的背后,是妇产科、神经医学中心和手术麻醉中心对于各种手术风险的充分评估与把握,是对于诊疗方案的多次讨论和斟酌,是医患互相信任支持的结果,是中山七院强大医学底蕴的体现。

" 我们医生一直被寄予治愈病痛的期望,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谦卑、信任、和对病人的尊重。" 李田主任总结道。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黄锦锋 郑天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