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疫情阴影下可能造成的心理困扰,守护市民心理健康,深圳晚报携手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深圳市幸福家家庭研究院等机构,面向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普通市民开展公益心理咨询。
连日来,幸福促进中心接到多位市民的求助电话,有的是医护工作者、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有的是被隔离的患者或家属,时时疑惧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有普通市民受到失眠困扰。针对这些问题,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向社会公众公布心理热线:0755-25629459,工作时间为早 7 点至晚 11 点,专业人员坚守在热线旁,提供心理支援与帮助。深圳市幸福家家庭研究院公布三条咨询热线:19926671515,主要提供家庭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公益服务, 19925422016、18926455813 的服务时间为 9:00 至 21:00。
深圳晚报长期呵护市民心理健康,深晚承办的深圳市爱心与共幸福促进中心公益项目已经开展 8 年,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志愿者及专家力量,开展幸福人生大讲堂等公益讲座数千场,传播科学健康幸福理念。
焦虑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降低人体免疫力
为了守护市民心理健康,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向市民公众公布心理热线:0755-25629459,工作时间为早 7 点至晚 11 点,有专业人员坚守在热线旁,提供心理支援与帮助。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毕建强医生介绍,由于连续接受有关疫情的负面新闻,隔离或部分隔离生活,容易引起一系列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消极、烦躁易怒和敏感多疑。
毕建强表示,焦虑恐惧是面临危险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健康的人担心被感染,接触者担心被隔离,感染者则担心有生命危险。人们的焦虑情绪相互感染,容易出现过度的紧张、恐惧情绪。而由于每日疫情通报人数增加,人们容易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尤其是抑郁症患者,相比健康人群更加容易受到影响、出现悲观消极倾向;确诊患者和疑似感染者,也容易出现消极倾向,甚至对治疗抵触、或拒绝就医。
" 当疫情消息铺天盖地袭来,一些 小道消息让人不知所措,难以明辨是非。这种情况下,人们容易感到莫名的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容易发怒。" 毕建强告诉记者,还有不少人会出现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总担心自己患有肺炎,把普通感冒误认为是肺炎,反复就医检查,不相信甚至质疑医生的判断;对自己身体的不舒适过于紧张、担忧,有疑病倾向。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的线上讲座。
专家建议:每天接触疫情信息的时间不超过 1 小时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指出,当出现以上的情绪时,也要积极应对,方法有很多,一定能有适合自己的办法。
首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人在焦虑状态下会出现应激反应,机体需氧量增加,加重了心肺的负担;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人体的免疫能力会下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则会增加机体的抵抗能力。
其次维持正常的作息时间。春节假期延长了,正常的作息时间容易紊乱,晚睡晚起或黑白颠倒容易导致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造成睡眠质量下降。而睡眠障碍会引发抑郁、焦虑。健康的睡眠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是战胜病魔重要的武器。
其次要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人、亲属、朋友及医护人员等,当感到悲观、消极无助时,可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
此外,还应该了解有关的防护知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遵照医生嘱咐,积极应对,逃避、否认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减少对疫情的过度关注。专家建议每天接触疫情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 1 小时。
毕建强说:" 疫情的出现打乱了生活节奏,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但任何一件事都有两面性,少了走亲访友的热闹,增加了家庭成员相处的亲情,也有了自己独处的时间;疫情对生命健康造成损害,但也唤醒了人们的健康意识,让人们更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深圳市幸福家家庭研究院 280 名心理志愿者在线陪伴
深圳市爱心与共幸福促进中心的另一位合作伙伴是深圳市幸福家家庭研究院。幸福家研究院是在深圳市民政局注册的社会组织,7 年来培养了 15800 余名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和 17500 余名心理护理师资。
受深圳市爱心与共幸福促进中心委托,截止 1 月 30 日,幸福家研究院培养的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志愿者、以及全国专业心理咨询师,构成了 280 余名心理咨询师团队。其中,2 名专业咨询师与湖北省武汉市华润武钢总医院对接,致力于医护人员及感染人群的心理护理公益服务。同时,黄冈市委宣传部志愿服务总队与幸福家联结,做好该市的心理服务。
▲幸福家研究院的线上 7 天课。
深圳市妇联阳光家长家庭教育项目的家庭咨询热线 19926671515,自 1 月 30 日下午 2 点开始提供家庭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公益服务;另外两部心理服务热线 19925422016、18926455813 于 1 月 31 日提供公益服务,每天服务时间:9:00 至 21:00。
全国家庭教育、心理教育专家自 1 月 31 日起开始网上线上授课,主讲内容涉及面对疫情的心理护理、家庭教育等课程,第一批课程连续七天线上直播。
为了应对疫情压力,还有多家心理服务机构参与深晚发起的公益心理守护活动。
深圳都市阳光心理咨询机构的 " 阳光心理志愿小队 " 为全国受到疫情影响的人提供公益心理援助及网络辅导服务。服务对象为:全国受到疫情影响的人,包括一线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好友、已出现症状但未得到治疗人员及家属好友、被隔离人员及家属好友、受感染人群及家属好友、普通民众和康复患者。电话号码为:18923722268,热线电话由经验丰富的咨询师进行转接,每次 30 分钟左右。工作时间为:工作日 10 点至 12 点,14 点至 18 点。
深圳市心理服务协会建立 " 疫情心理辅导接访厅 " 微群,数十名心理师志愿者正在守候,求助者可通过各种方式加群,由心理师志愿者个别 " 认领 ",接受远程辅导。协会微信号为 sapsol。
【心灵减压小技巧:呼吸松弛训练法】
①寻找安静的城所,以舒适的姿势靠在沙发或躺椅上。
②闭目,做三次深呼吸,然后呼吸平缓,将注意力集中在胸廓上,感受胸廓起伏。
③将注意力集中到头部,咬紧牙关,使两边面颊感到很紧,然后再将牙关松开,咬牙的肌肉就会产生松弛感。逐次一一将头部各肌肉都放松下来。
④把注意力转移到颈部,使脖子的肌肉弄得很紧张,然后把脖子的肌肉全部放松,觉得轻松为度。
⑤将注意力集中到两手上,用力紧握,然后两手开始逐渐松开,放置到自己觉得舒服的位置,并保持松软状态。
依此类推,将注意力集中肩部、腹部、腿部,逐次放松。最终,全身松弛处于轻松状态。
要点:
1. 深呼吸时,要用鼻腔吸气,将胸廓完全打开,然后屏住呼吸 3 秒,然后口腔缓缓吐气。
2. 每次做肌肉紧张,要维持 3 秒钟,松弛后行深呼吸 1 次,然后做下一个部位。
3. 在肌肉松弛的阶段,注意保持呼吸平缓,也注意调整身体状态,让身体处于一个舒服的位置上。
深圳晚报记者 徐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