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年初三开始,在南京南站出站口测体温,成了每位抵达乘客的必经环节。红外热像仪前,每过去一个体温正常的乘客,被白色防护服包裹严实的值守人员内心都会更安定一些。露在防护服外的,是值守人员们一双双关切的眼睛。严谨、细致、温暖 ……
这里是进入南京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2 月 1 日,我和同事前往采访时,被这样一幕感动着。乘客们有序配合测温出站,顺利出站后,大家举起手机对着身后的这群白衣人拍个不停。一个个引导出站、测温、消毒 …… 虽然看不到值守人员的样子,但有他们在,乘客们表示,更有 " 安全感 " 了。
这群南京城的守护者,是由来自南京市交通局公路处、团市委组织的社会各界志愿者组成的。他们在春节假期,主动报名请战,在高铁人流密集的战疫一线,守护小家和大家的安全。
采访的过程中,我遇到一位志愿者叫顾正华,50 多岁的她当天刚到南站值守。但身边的志愿者却悄悄告诉我,其实从年初二开始,顾大姐就发信息请求上前线,不过,因为她的丈夫刚做过肺部手术,为了她的家人安全,就一直推着她的申请。
当问起顾正华这么坚持的原因,她说:" 我们这些老党员站在前面,会给年轻人更多的鼓励。而且我家就住在附近,离得很近,有什么事情都比较方便。" 面对镜头,顾正华有些不好意思,她连说,你们快去采访其他人,他们更辛苦。
从早 8 点到晚 9 点,13 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志愿者们能坐下的时间很短,短短的午饭时间,便成了一天中难得的休闲时间。在铁路职工食堂门口,志愿者邱翔戴着酒精喷壶给每个队员消毒后,才给自己消毒,然后进入餐厅。" 我们每天接触那么多人,自己也要注意,做好防护,避免给大家添麻烦。" 吃饭时,邱翔摘下防护服的帽子,额头已满是汗水,头发都湿成一缕一缕的样子。
扒拉两口饭,他还反复叮嘱在拍摄的我们," 你们也要注意防护,长头发一定要带个帽子,多拿酒精给手消消毒。" 物资本来就紧缺,他们还在担心别人。遇到防护措施不到位的乘客,比如有的乘客口罩戴久了会湿透,他们就把相对紧缺的口罩拿出来,给乘客换上。" 责无旁贷,只有每个人都安全了,我们大家才能都安全。"
因为物资紧缺,他们对身上的防护服格外珍惜。因为担心上厕所会破坏防护服,就干脆连水都不喝,最长时间足足有 13 个小时。
其实,在南京南站,像他们这样的志愿者还有许多。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的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有的是妻子、丈夫,他们暂时离开了 " 小家 ",只为在一线守护 " 大家 "。
△采访对象朋友圈截图
" 等这段时间过去,我一定要宅在家里好好睡个懒觉。" 连续六天的一线值守,一位志愿者眼睛下面挂上了深深的黑眼圈。但他却骄傲地说," 这是青春的黑眼圈!"" 值守好南京南站,就能守护家人、朋友的安全,更能守护南京城的安全。"
是的,只有第一道防线保住了,南京城才能更安全,千万个 " 小家 " 才能平安。感谢他们,有了他们,800 多万南京人也更有了 " 安全感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李楠 文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