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2-03
深晚报道|市三院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2 月 3 日下午,记者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悉,该院日前已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这意味着 2019-nCoV 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有了 " 深圳 " 的实践方案。该方案由市三院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专家共识(第二版)》等基本要求,梳理与总结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深圳市的相关专家,以及钟南山院士等专家在临床诊疗实践中的经验、智慧与实践效果而制定。与 " 国家指南 " 相比,该方案对疾病加重的时间节点和风险因素及防治策略等进行了重点描述。

诊断标准中增加 " 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 "

在 1 月 31 日,正式推出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针对 2019-nCoV 肺炎的临床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发布诊疗方案,希望给所有的临床医生一个较好的指导意见。"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二科主任袁静介绍,该方案所提出的治疗措施更为细化,更具有实践指导性和操作性,诊疗方案在当前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新增了一些重点检查及监测内容。

在诊断标准中,增加了 " 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 " 这一项。袁静解释到,在传染源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也可为传染源,作为最初传染来源的野生动物尚不明确,在临床表现上,不典型病例可以无明显发热等症状,也就是大家口中的 " 无症状 "。" 在确诊患者中还存在一部分 " 无症状 " 患者,他们没有发烧咳嗽的现象,但通过照射 CT 会有所表现。所以与有确诊新冠患者接触过的我们需要列入诊断标准,否则可能会漏掉这部分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诊疗方案在实验室检查标本中新增 " 粪便 " 一项,提示可在鼻拭子、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应用 RT-PCR 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对此,袁静强调,目前还未证实粪口传播,且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尚不明确,标本检查是为了若在 " 粪便 " 中检查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平行对比以及进一步研究。

严密监测警惕轻症患者病情转重

在临床方面诊疗方案提出不少重点注意事项。诊疗方案提出,对轻症患者需每三天至少检测一次新型冠状病毒 RNA,提倡早期氧疗,对重症 / 危重症患者每日监测病毒核酸载量,逐层推进抗病毒治疗方案。

" 每天的监测有利于医生及时了解治疗效果,更有操作性。" 袁静说,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度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诊疗方案指出,要警惕少数轻症病例向重症发展过程中发热等症状并不明显,但肺部影像学提示病灶明显。" 一般病情是第 5 到 8 天会出现拐点,此时病人可能没有发烧,甚至没有明显的呼吸急促,但这个时候通过肺部 CT 可能发现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求在第 5 天到第 8 天要对病患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严密检测病毒学的指标以及核酸的检测,严密监测肺部 CT,这样的话就让我们不要漏掉一个可能会从轻症转重的病人。" 诊疗方案指出,胸片结果与肺部 CT 可不一致,CT 更能真实反映肺部病变。

此外,诊疗方案提醒,在不同的治疗效果和病程上使用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特别是已开始对重症 / 危重症患者病毒载量持续不降情况下使用恢复期血浆和特异性抗体治疗。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在病情进展早期建议有条件可用 IgM 型人免疫球蛋白,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下降的患者及时应用胸腺法新等免疫支持治疗。同时,诊疗方案提倡对症、支持治疗,如早期肠内营养,使用白蛋白、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以及预防血栓形成等治疗。

深圳晚报记者 郭宇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