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2-06
诗人小引:武汉目前最需要的,依然是关心和救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小引,原名王朝晖,1969 年生,除了诗人身份,他还是武汉大学土建学院的老师。在武汉封城期间,他以每天一篇的频率,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持续记录武汉的情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还和朋友们一起拍摄了许多封城期间的照片,希望记录这段特殊时期。

让他感怀的是,在生命面前,以往人们所追求的金钱、权力、名誉都变得不再重要,人们开始珍惜身边最宝贵的家人和朋友。

△诗人小引

武汉封城,各地都在派遣精干力量驰援武汉,但他认为,武汉目前最需要的,依然是关心和救援!因为只有原发地武汉的问题解决了,全国各地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疫情严峻,灾难当头,诗在此刻当何为?这位诗人说,疫情、病毒这类东西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迥异于坍塌、倾覆和地震冲击波。灾疫面前,他无法动笔,但他不反对别人写诗,但要少些、慎写。" 应该更多赞美一线医生和那些没有被看见的人,比如环卫工人,从他们身上找到支撑我们走下去的精神力量。"

△武汉街景

现代快报《读品您是什么时候对疫情开始有所警觉的?

小引:其实从(2019 年)12 月 31 日就开始紧张了,但作为个体,在重大疫情面前是缺乏自我保护和警惕性的,大家都不是专业医生,也没有信息渠道,大部分判断还是要靠官方宣布。12 月 31 日当天,还有朋友在做跨年音乐会,社区也没反对,但参加音乐会的孩子都已经戴上口罩了,但我们这些年纪大的在一起聊天,还是无所谓的态度,还开玩笑 " 你家住得离华南海鲜城不远啊,你怎么不戴口罩啊 ",但那天转了几个地方,都还在搞跨年活动,说明没有引起人们根本性的重视。当时官方说法是 " 有限人传人 ",这个话是很暧昧的,普通人理解就是 " 不传人 " 嘛。一直到 1 月 10 号之前都是麻木的,虽然逐渐通过各种非官方、半官方的消息知道这个事情,但是官方消息少,大家心理上是有一个支撑的,觉得还是可控的。一直到 1 月 20 号,风向突然变了,钟南山一来发个言,架势就不对了,我当天就把去西藏机票退了,决定待在武汉。

现代快报《读品说说现在的日常生活吧。

小引:一直没有出门,响应政府号召少出门吧,也是自我保护。家里囤积了一些蔬菜肉类食品,看看书写作搜集各种资料,我觉得这样一个重大疫情,一个历史时刻,会对我们整个国家发生深远的影响,值得去记载。

现代快报《读品生活方面有保障吗?物价稳定吗?

小引:生活物资肯定是没问题的。武汉出现过两次抢购风潮:一次是 23 号封城,凌晨两点才发消息,城里留下 900 万人,我住在街道口的群光广场旁边,这是武汉最大的商圈,早上 10 点出门一看,商场关门了,但负一楼的超市还开着,人山人海,都在里面抢购,政府很可能也有提前预案,做了准备,也约谈了几家涨价单位,商家的解释是 " 我们的菜本来就是高档菜、净菜 ",也确实是这样的,比菜市场要贵,整体上价格有上扬,后来控制住了,这是第一次抢购;过了几天,又发了一个消息,江南江北隧道断绝,武昌和汉口隔断,再隔一天,机动车辆严禁上路,本来(抢购)已经平息了,我口罩一戴又去商场看,也是人山人海,大家都是开着车来买菜。政府采取了不少保供措施,现在已经好了。

现代快报《读品这些天情绪如何?

小引:情绪起伏跌宕,从不安、警觉到恐惧,后来无所谓,现在麻木了。每个人作为个体,忍耐力是有限的,即使外面没有疫情,把自己关十天也很痛苦。恐惧时,人的神经是高度紧张活跃的,不停看各种消息,但这种状态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一线你也去不了,只能通过人脉关系组织一些捐赠。

现代快报《读品您觉得此次疫情将对武汉人造成怎样的影响?

小引:不仅是对武汉,对整个国家、对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武汉在 1 月 20 日之前,已经出去了 500 万人。武汉这种超大型城市出现疫情,必然会影响周边的卫星城,甚至抵达更远的城市。武汉封城是迫不得已的事情,简单说,就是关机,强行断电,这对整个国家的影响无法预估。

△留日学生组织的捐赠物资

现代快报《读品武汉人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小引:我觉得还是应该强力调动全国、全世界医疗资源到武汉,武汉问题解决了,全国问题也就解决了,因为它是一个原发点。武汉还是极度缺乏医疗资源,前几天协和医院已经直接向社会募捐了。不是 " 告急 ",是已经没有了。前些天不知道谁发动的快闪,全武汉关灯,一起喊 " 武汉加油 ",全球都在直播,微信、抖音都发出去了,但这个时候最需要的真的不是加油、不是煽情。如果所有武汉人在黑暗中喊 " 救救武汉 ",告诉大家,武汉需要救援,这种力量和瞬间跟进,是会不一样的。心理建设或许也需要,但还不知道怎么下手,因为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

现代快报《读品您觉得武汉在此次疫情应对中有何教训和经验?

小引:现在谈这个还为时过早。但是疫情发生以来,必须要赞美武汉的环卫系统,当所有的目光都在聚焦医院和医生时,环卫工人一直在坚持,每次上街都会看到孤零零的环卫工人开着小电动三轮车,坚守在自己岗位上,无论晴天雨天,非常伟大,这么大一个城市,一天不清理,就堆积如山了。他们其实是站在了不为人知的一线战场。

现代快报《读品对我们这些关注武汉的外界的朋友,您想说些什么?

小引:要未雨绸缪,做好保护自己的准备。还有再次呼吁——更多地关注武汉!关心武汉!解决了武汉,全国问题也都解决了。

现代快报《读品作为诗人,您觉得诗歌在一次灾难中,可以做些什么?您想做些什么?

小引:在大的灾难面前,我个人不反对创作文艺作品,包括诗歌。汶川地震和温州动车事故时,我都写过诗。但武汉这次的疫情,跟这些灾难不一样,不是单纯的自然灾难或事故,不是直接的物理冲击对肉体形成创伤,病痛对人类是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诗歌是饱含深情、激情迸发的,我个人保持克制,我身处其中,但我不反对别人写,我个人还是觉得应该更多赞美一线医生,还有也在一线但是没有被看见的环卫工人、城市守护者,从他们身上找到支撑我们走下去的精神力量。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陈曦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标签

武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