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鑫 程守勤 记者 安莹)2 月 6 日,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驰援武汉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 男护天团 " 顾德玉、郑智宙、高伟、邓猛 4 人一同向第三批江苏省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此之前,2 月 3 日,中大医院江北院区重症医学科护师吴罡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他们。
" 板寸男团 ":在战疫一线,一同递交入党申请书
2 月 2 日,顾德玉、郑智宙、高伟、邓猛四人作为江苏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员从南京飞向了湖北。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庄严的动员会后,他们一同被分配到了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出征前,中大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专家黄英姿特地为他们剃了板寸,大家都称他们是 " 板寸男团 "。" 板寸男团 " 充分运用在全国重症质量控制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工作经验,勇挑重担,4 个人各自独立担任护理小组组长。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成为他们共同的约定。于是,2 月 6 日,他们 4 人一起向第三批江苏省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邓猛: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十年 ICU 工作经验的邓猛是四人中的 " 老大哥 ",也是江苏省级重症专科护士。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2003 年非典肆虐以及 2008 年汶川地震时,作为学生时代的自己需要前辈的照顾和鼓励,现在长大了有能力为祖国、为人民和做出些许贡献。" 所以当邓猛接到驰援湖北的通知后,他片刻没有犹豫,主动请缨要求奔赴抗疫前线。
7 岁的女儿非常担心他,问他可不可以不要去,他告诉女儿," 爸爸作为医护人员,去抗疫一线是我的责任,我答应你一定会保护好自己。" 邓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入党动机。
顾德玉:现在换我们来保护大家了
1992 年出生的顾德玉,大年初二就提前回到南京备班,早已做好随时出发驰援湖北的准备。而入党则是从小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在入党申请书中,他这样写道:" 我出生在一个共产党员家庭,祖父是 194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祖母是 1955 年入党,父亲是 1988 年入党,他们的言传身教在我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回想现在的工作情形和 17 年前的那场战 " 疫 ",顾德玉说:"2003 年非典爆发的时候,是前辈在保护我们,现在换我们来保护大家了!"
郑智宙:救死扶伤是天职更是使命
郑智宙是一行四人中年龄最小的,而且他的女儿仅仅才两个多月大,妻子也还处在哺乳期,他也曾表示孩子小,离开这么久肯定舍不得,但这并没有影响到郑智宙支援湖北的意志。
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 身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天职,更是使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寥寥几句话道出了他朴实的心声。
高伟: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
" 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 他们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 ……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愿意奉献我的一切。" 这句坚定的话语摘自高伟的入党申请书。高伟有个 16 个月大的儿子,在党和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告别年幼的儿子和妻子,和同事一同奔赴湖北抗疫一线。
吴罡:党员的担当就是面对困难,竭尽所能完成工作
吴罡是一名 95 后男护,1 月 27 日,他作为江苏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驰援武汉,现在他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病房已经工作了一个多星期了。周围和他一起工作老党员总是冲在队伍最前面,还积极帮助年轻护士解决问题,这些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 月 3 日,吴罡在抗击疫情一线向中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党总支递交了他的入党申请书,他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 我的带教老师就是一名共产党员,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党员的担当,担当就是面对困难,不找借口,不讲条件,竭尽所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 简单的话语承载着吴罡朴实的入党动机,而他在这次战疫中的表现也自然成为了党组织考验他的最直接途径。
"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 用这样一句话形容这五位男护最合适不过。在党和人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冲上抗疫前线。而此次递交入党申请书是他们思想上要求进步、行动上争做先锋模范的真实想法。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向党员同志学习,疫情面前,不畏艰险、全力以赴,有信心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