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2-12
深晚报道|总怀疑自己得了病怎么办?协和深圳医院免费心理援助平台上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这个春节,全国人民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阴影笼罩着,恐惧、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困扰着很多人,有的人甚至彻夜难眠,有的人总是怀疑自己得病了。要上班了,如何才能尽快从这些不良情绪中走出来呢?

2 月 12 日,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互联网医院的新冠肺炎免费心理援助平台和援助热线开通了,需要心理援助和心理咨询服务的广大市民朋友们,可上网或拨打电话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新冠肺炎免费心理援助平台和援助热线

34 岁男子害怕在航班上感染整日不安

1 月 22 日,34 岁的李先生从国外飞回深圳。回来后的每一天,他陷入了焦虑和恐惧中:担心航班上有新冠肺炎患者,自己也被感染了," 我上有父母,下有年幼的孩子,如果我感染了该怎么办?会不会传染给家人?" 于是,他就把自己隔离了起来,每日上网查询航班的信息,希望航班上不会出现确诊患者。通过反复查询航班信息,确认安全后,他的焦虑症状也逐渐得以缓解。

终于,14 天的隔离日期过去了,他没有出现发热等症状,搭乘的航班也没有爆出确诊患者,李先生觉得可以放心了。然而,在他回国后的第 18 天,媒体报道了钟南山院士团队的科研成果:新冠病毒的潜伏期最长可达 24 天。

" 我好不容易熬了 14 天,现在说最长潜伏期有 24 天,那我是不是可能感染了还没有表现出来呢?" 这个结果又吓坏了李先生,他又焦虑不安,睡不着觉,匆匆忙忙赶到协和深圳医院精神科心理门诊就诊。

" 他目前就是处在一个高度的应激状态,他害怕成为密切接触者,害怕被传染,害怕传染给家人。面对这些不确定感,进而产生了严重的焦虑。通过查询搭乘的航班没有爆出确诊患者,以及 14 天隔离期后未出现症状,他获得了一些确定感,因此他的焦虑感逐渐缓解。" 协和深圳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彭敏说。然而,随着新的研究结果发布,又给他带来新的不确定感,感到自己还不安全。因此,他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疫情对不同人群情绪的影响不一样

彭敏谈到,因人群对此病毒普遍易感,疫情对很多人的情绪有影响。但是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岗位或者环境不同,面对风险不一样,他们的反应程度和反应特点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挺身而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管理者、后勤人员等相关人员,由于每天需要近距离接触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医学观察对象等,和传染源相处时间长,暴露风险高,心理压力最大,容易出现担心自己被感染,担心自己感染后无意中传染给同事和家人,害怕家人担心自己,进而出现焦虑、失眠等,在身心的双重重压之下,最容易出现耗竭。

确诊患者由于担心自己的疾病治疗效果,担心有无传染家人,压力也非常大。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人员由于有密切接触史,害怕自己被传染上,害怕传染给家人。他们面对这些不确定感,又没有办法可以立即消除这种不确定感,因而容易产生严重的焦虑。而普通大众也会担心自己被感染,常常会出现恐慌、紧张、失眠等症状。

彭敏说,一定程度的焦虑能够有助于我们做好个人防护,积极应对。然而过度的焦虑可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及时的识别和恰当的干预。在 " 新冠肺炎免费心理援助平台 " 上,协和深圳医院精神科临床心理门诊几位资深的心理专家将为网友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

附:六种方式可自我调节

应对疫情,除了做好自我防护措施,还可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做好自我调节:

1、制定一个计划:按时完成每日要做的事情。

2、找到一个事情:一件或一些让自己愉快的事情,并让自己沉浸其中,例如:看一部轻松的电影或连续剧,读一本喜欢的书,听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整理既往外出旅游的照片,学做一道新菜等。

3、寻找一种支持:从既往快节奏生活中暂停一下,陪伴孩子学习、做游戏;陪伴伴侣和父母,和他们进行内心深入的交流;做家务,借助电话、视频和自己的亲友沟通畅聊。

4、进行一项锻炼:选择瑜伽、太极、八段锦或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项目,适量运动,规律作息;

5、思考一些体验:闲暇之时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从这段经历中能发现什么新的资源或者新的生活方式。

6、做一次身心放松:例如:放松训练、正念、自我催眠、听放松的音乐等。

附:

抗疫心理援助方式一:扫码关注协和深圳医院,点击在线问诊,进入 " 新冠肺炎免费心理援助平台 "

▲二维码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