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建公宣 记者 顾元森)除夕夜便奔赴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连续工作 17 天,每天工作 16 小时以上 …… 面对特殊的看护人员,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滨江派出所副所长陈程工作起来很拼。他每天守护在隔离观察点,至今已连续工作 17 天,未发生一起漏管失控现象,实现了零事故、零投诉,成为隔离观察点名副其实的 " 守护神 "。
△陈程在工作中
除夕夜接到战疫指令,他连夜从老家赶回岗位
1 月 24 日除夕夜,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接到指令,辖区滨江派出所要组建全市第一家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需要分局派驻警力执行安保任务,这项工作落在了滨江派出所治安副所长陈程的身上。而此时,在年前因为 " 梳网清格 " 公共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已经连续加班一个多月的陈程,正在利用难得的机会,带着老婆孩子在老家与父母团聚。
" 当时家人要我吃了饭再走,不在乎这点时间。我说,我是党员,防‘疫’就是命令,必须立即赶回。"" 我走出很远了,家人还在后面,不放心地看着我 ……" 陈程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今年 41 岁,有 20 年的党龄,在这种特殊时刻,防控疫情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他理应第一时间冲上去。在接到分局领导的电话后,他没有一刻犹豫,面对饭桌上家人的疑惑与担心,陈程只是简单解释有紧急任务,很快就会回来。不过他心里知道,隔离观察点的安保任务没有明确的结束时间,中间也没有假期与调休,更不能与家人见面,而当任务结束后,他还将继续被隔离 14 天才能与家人团聚。
为节省防护服主动延长执勤时间,6 个小时不上卫生间
作为南京市第一个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看护人员属性特殊,防疫要求严格,安保工作更应严格要求。按照分局党委的部署要求,陈程同志担当作为,反复勘察现场,优化安保预案,最终在 36 小时内迅速完成了隔离观察点应急安保预案并落实。
" 我们秉持‘守得住人,安得了心’的宗旨,全力保障隔离点人员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陈程说,在确保安全性方面,隔离点楼道内实现监控全覆盖,每一个楼层由两名民警 24 小时值守,每个房间配备一键呼装置,所有的门均无法反锁。在舒适性方面,每个床位都配备了书籍报刊,对于有个性化饮食需求的,他们也都尽力满足。
△陈程(右二)在工作中
在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有 25 名执勤警力。进入隔离点执勤的民警防护装备有 6 件套,包括防护服、口罩、胶鞋、护目镜、鞋套、发套。整个隔离点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进出区域均需要洗手清洁,一次流程需要洗 7 次手。" 原方案是一个班次 4 个小时,但由于防护服为一次性用品且数量有限,为了节约,大家一致要求延长执勤时间,将每个班次 4 小时执勤改为 6 个小时。" 陈程说,一个班次为 6 小时,这就意味着 6 小时内无法上卫生间,所以民警在值班前就不喝水,不吃流食,只能吃点饼干果腹。而因为防护服具有密闭性,穿戴后非常憋闷,里面只能穿一套内衣,但是脱下防护服后内衣会全部湿透,并且由于一直佩戴口罩,很多民警的脸都被勒出了深痕。
执勤 6 小时后,民警可以回到二楼的休息区休息,但陈程作为隔离点负责人,还需要参加各种协调会、领取各类物品,同时还要上报材料及传达上级指示精神。从大年初一入驻以来,陈程几乎每天工作在 16 小时以上。" 大家都一样,从进驻以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家人团聚,但我们是党员,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谈及执勤工作的艰辛,陈程一脸平静。
细节处温暖人心,隔离观察点实现零事故、零投诉
△陈程(右 1)在工作中
作为安保团队的主心骨,陈程积极发挥一名老党员的先进性和团队核心的领导力,不断增强安保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考虑到隔离观察点年轻民警居多,长时间的隔离,心理上难免有波动,陈程经常找他们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在民警生日当天,陈程还千方百计联系到开蛋糕店的朋友,在家做了一个简单的蛋糕送到隔离观察点。
对于被隔离观察的对象,陈程同样怀抱着一颗温暖关爱的心。除了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心理安抚上,陈程也是想尽一切办法。1 月 30 日,有一对母女到隔离点接受医学观察,女儿只有 8 岁。陈程担心小朋友年纪小,心智不成熟,对于陌生奇怪的环境感到害怕,便提前为她准备了童话书籍、平板电脑,并贴心地提前下载好了动画片和益智游戏。不仅如此,陈程还积极联系后勤保障人员,为小女孩单独准备了儿童餐。" 小女孩玩得很开心 ",陈程很欣慰。
自进驻隔离观察点以来,陈程已连续工作 17 天,接受隔离观察对象 70 余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30 余件,未发生一起漏管失控现象,实现了零事故,零投诉。面对这样的成绩,陈程表示,自己只是众多医学隔离观察点执勤民警中的一个,和他一样的民警还有很多很多,大家共同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相信在全社会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下,疫情一定会被战胜。(通讯员供图)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