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曾俊 记者 李鸣)武汉火神山医院从项目开始到竣工仅耗时十天,1000 张病床已交付使用。" 中国速度 " 背后是建设工人们夜以继日的努力,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镇村民刘立生就是这其中的一员。2 月 16 日,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上刘立生时,他正在镇上接受隔离。
在建设火神山医院的 5 天时间里,刘立生总共休息了不到 20 个小时,和工友们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 没想过要工资,当时只想着能参加建设就行。" 刘立生把施工报酬全部用来买了抗疫一线紧缺的防疫物资,并捐赠给了建设雷神山医院的 " 战友 " 们。
△刘立生和工友们的合照(右一为刘立生)
自费购买口罩送给村民,主动 " 请战 " 建设火神山医院
刘立生常年在上海做水电安装工程,只有逢节假日才回淮阴与家人团聚。春节前,他和往常一样赶回老家过年。刚到家,刘立生就听说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 刚开始比较担心家人的安全,就买了口罩。" 后来,他看到村里有些人买不到口罩,就找人帮忙自费买了 2000 只口罩送给村民,以及村委负责防疫宣传工作的工作人员," 他们每天都在外面跑,接触到的人很多,感染风险更大。"
爱刷短视频的刘立生,段子张口即来。" 请大家做到‘六不三勤 ',不造谣不传谣不串门不哄抢不集会不恐慌,勤洗手勤喝水勤锻炼 ...... 出门必须戴口罩,硬条齐鼻梁,深色朝外面。" 刘立生把防疫措施编成顺口溜,录到喇叭里,开着收割机在邻近几个村转了好几天。
△刘立生的请战书
听到武汉要火速建设火神山医院时,刘立生觉得自己的技能可以派上用场,产生了去做志愿者的想法。经过多方打听,1 月 30 日,刘立生终于联系上招工方,但由于报名人数远远超出了需求量,招工方一开始谢绝了他的请求。" 本人刘立生,江苏淮安人,长期从事水电安装、暖通工作,会电焊 ...." 这么一封 " 请战书 " 送到了招工方手中,刘立生的坚定决心打动了招工方,同意了他的请求。
△施工中的武汉火神山医院
自驾 700 多公里凌晨赶到武汉,施工 5 天休息了不到 20 个小时
" 你不去,我不去,大家都不去,医院迟一天建好就多一分危险。" 他说服了妻子和父母,和朋友李兴文拿着通行证赶赴武汉," 只想快点到。"1 月 31 日凌晨两点,刘立生在开了 7 个多小时的车、跨越 700 多公里后,到达正在建设中的火神山医院。
△施工现场
" 灯火通明,到处都是人,还有机器轰隆的声音。" 刘立生说,自己干了这么多年的工地,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紧张的状况,因为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赶进度。短暂休息后,刘立生便投入了 " 战斗 ",与来自全国各地的 4000 多名志愿者一道,奋战在工地一线。困了就找个地方眯一会儿,饿了就用温开水泡面凑合一下,只为了节省时间,不影响施工进度。
" 我能做的就是快一点,多做一点。" 刘立生制作组装完风管后,听说缺安装排风系统的工人,他又立马赶去帮忙。2 月 4 日,刘立生所在的施工区域交付完工。在雷神山医院的 5 天时间,刘立生总共休息了不到 20 个小时,和工友们提前完成了任务," 大家都有一颗滚烫的心,都在默默干活。"
还想参加雷神山医院建设,一回来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火神山医院竣工后,刘立生主动要求参加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由于前期工作强度大,考虑到他的身体健康,施工方婉言谢绝了他的请求,刘立生带着不舍回到了家乡。有人问他逆行去武汉后悔吗?刘立生说:" 没什么好后悔的,不去会后悔一辈子,感觉就像是到邻居家去救火一样。"
在刘立生眼里,到湖北支援的医护人员才是最伟大的人," 他们离开家乡,爱美的年轻姑娘把长头发都剪了,不顾危险,一心只想救人治病。" 刘立生哽咽了,他说自己是在为医护人员修战壕,医院建好后可以收治更多的病人," 武汉安全了,湖北就安全了。"
2 月 5 日,刘立生回到了淮安市,目前在南陈集镇文化活动中心隔离。" 没想过要工资,当时只想着能参加建设就行 ",刘立生拿到招工方硬要支付的报酬后,立即想方设法购买了抗疫一线紧缺的防疫物资—— 50 个 KN95 医用口罩、100 个护目镜、100 瓶消毒液、1000 副医用外科手套 …… 捐赠给了建设雷神山医院的 " 战友 " 们。
回乡后,刘立生主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我在火神山医院见到了好多党员,我希望成为一名党员,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做贡献。"
(受访者供图 编辑 苏湘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