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雨潇)2 月 9 日,无锡市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集结完毕,出发前往武汉。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董乔菁,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在武汉工作的日常。
△董乔菁
医疗队员:董乔菁,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时间:2 月 17 日
地点: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来武汉一个星期了,一切都渐渐步入正轨,从零开始的科室在无锡医疗队共同的努力下,各项工作已经井然有序地开展着。还记得通知我们收病人是我们到武汉后的第二天下午,其实真的有点措手不及,下午 3 点突然接到通知,晚上就要开始收病人了,而且预计核定 50 人的重症病房要收 40 名病人,这对于刚刚来武汉的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通常在普通病房里,一天收上 8 个病人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更何况现在要收的是重症患者。不过,来不及多想,我就匆匆跟着同组的队员往医院赶去!
到了医院,同济医院的支援医护领着我们所有当晚上班的医护走了一遍病房,进病房只能最多两个两个进,从清洁区到病房,要通过五个缓冲间,每一间我都认真学习进入病房的防护步骤,不敢分散一点注意力,在同济医院老师们的认真带领下,我的内心已经没那么不安了!交接完毕后我们严阵以待,准备收病人。
急诊医护通知第一个病人入区的时候,我们已经在病员通道做好迎接准备。门一开,看到眼前的两个病人,伴有明显的气急表现,护士长当机立断,马上将他们安排上床,病人脸色很不好,气促相当明显,口唇发绀,主任立马指示上监护,饱和度只有 85%,心率快达 110 次 / 分,立即高流量给氧,一个医生上前进行一般情况探查。而此时,病员通道还有七八个病人等着进病区,看着他们连站的力气都快没有了,大家默契地一起上前,把他们搀扶进病房,安顿到床上,根据危重程度以最快的速度给每位患者对症处理。
刚安顿好第一批病人,第二批病人就到了,有了第一批工作时的相互配合,第二批病人来时,大家合作得更加顺利了,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确保病人根据病情安排进入了各自的病床。安排好合适的卧床、吸氧、问诊、查体,一切相当有序。后来才知道,接了这 23 个病人,我们仅花了 10 分钟!在询问病史过程中,当然也碰很多问题。首先是沟通问题,我们收治的这些重症病人大多是年龄在 60 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病人,病人无法一次把药名能讲全,有些直接拎出来一大把药物,我们都要分门别类一一记录,为后面的治疗提供依据。还有些老人家耳背,我们穿的防护服又有一定的隔音效果,所以问诊都要靠吼,时间长了,我明显觉得自己也有些缺氧。另外还有病人普通话只能听懂一点,为了尽可能问诊全面,我就跟病人用手势比划,效果居然不错。
在问诊的同时,我们也在给予心理治疗。他们住进封闭式的隔离病房,恐惧、无助、悲观都从他们的情绪和言语中透露出来,我们一一安抚,给他们鼓励和信心。原本晚上 12 点下班,等忙完走出隔离区,已是第二天早上的 5 点!虽然身上的衣服已经湿得能拧出水来,但是职责所在,这点苦这点累真的不算什么!因为加班,错过了班车,最后在办公桌上趴着睡着了。现在回忆第一天的情形,仍记忆犹新。
在大家的努力下,昨天已经有病人病情好转,转入普通病房了。我相信,这个好的开始,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好运,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
(日记作者供图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