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薛晓慧 记者 严君臣)2 月以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近 20 名医务人员分赴湖北武汉和黄石进行支援。近日,前方队员在不影响工作、保证休息的情况下,写下新的战地日记。
△ 病人与医护人员们合影留念
通大附院援湖北武汉医疗人员
战地日记 44
2 月 19 日 01:0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顾俊(队长)
工作地点: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今日武汉继续放晴,目前全体队员身体精神状态良好。江苏医疗队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工作已步入正轨,多名患者经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好转。
来武汉半个多月了,最令人开心的事莫过于收到大后方寄来的物资啦。此次出征事出紧急,但就是在这么短短的十几个小时内,通大附院的多个部门在院领导协调下分头行动,迅速筹备了非常齐全的医疗生活物资随队出征,大到防护设备,小到指甲钳,应有尽有。
来到武汉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我们医疗队又先后数次向大后方提出申请补充物资。每次接到我们的 " 求援 ",医院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好并直接寄到我们驻地,收到 " 家里 " 寄来的东西,总觉得心里暖暖的。
战地日记 45
2 月 18 日 15:20 重症医学科护师朱志红
工作地点: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 朱志红在工作中
" 阿姨,你在拍什么啊?有需要我帮忙的吗?" 在电脑前录入护理记录单的我,抬头看见阿姨正拿着手机对着护士站拍照。阿姨说:" 明天我和我老公就要出院了,你们都穿着一样的衣服,我也不认识你们,只想在我手机里留下你们的照片,以后回想起有那么一段艰难的日子,还有一群江苏人来帮助过我们,真的特别感谢你们。" 即将要出院,我以为他们会迫不及待地要离开,没想到阿姨却还想着要给我们拍照。
记得初来这个病区时,我们还犹豫过要不要在防护服外面写上 " 江苏 " 两个字,我们担心这里的病人会怀疑 " 外乡 " 的我们能否胜任这里的工作,会不满于我们听不懂武汉方言。但上了一轮班后就听到病人们的夸赞:你们做事真仔细,谢谢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帮我们 ……
我们护理过那个拿着医生的 " 爱心处方 " 要我们在上面签名的年轻人;也护理过只会说武汉话,我只能听懂一半但还是喜欢和我聊武汉人生活日常的爷爷;还护理过一位奶奶,两天前无法下床活动需要我协助翻身,两天后恢复得很好,自己下床后凑到我身后,就是为了看清我的名字 ……
在严峻的疫情面前,我们越来越强大,我们付出着也在收获着,我们爱着也在被爱着 ……
战地日记 46
2 月 18 日 15:20 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侯亚玲
工作地点: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雪后晴天,心情也晴朗起来。" 师傅早!" 与司机的早安问候开启了一天的征程,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
阳光下的病房灵动了许多,我管的病房里有两位患者明天要出院,她们脸上掩藏不住的开心,在阳光下谈话、活动,交流经验。进门口床位上的女生,正在和家人打电话,她这样说:" 他们都是江苏来的,和我们都不认识却有这么大勇气来这里,来救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们,我记下他们的名字,以后放在家里。" 听完有点点激动,只因为一个决定,带给他人的是勇气和希望。
监护仪报警响起来,29 床上阿姨的情况就不那么理想,CT 结果比上次差了点,活动了明显有气促,氧合下降,电解质方面也不稳定,忽高忽低。医生说用无创支持吧,阿姨眼神中满是慌乱," 更不好了吗?无创是什么?" 我上前握着她的手说,不怕阿姨,是换一个给氧方式,用个机器帮助你,对你恢复有好处。面罩戴上了,经过几番调节和适应,阿姨适应了无创的支持,氧合逐渐上升至 97%,人也安静了许多,睡了一会儿,要知道前几轮班她都不怎么能睡着的。
时间渐渐过去,下班了,临走之前,即将要出院的病友拉住我们:我们合个影吧,住院期间你们辛苦了,虽然我可能还叫不出你们的名字。阳光总在风雨后,来自你,我,他的凝聚,我们终会胜利,武汉加油!
(通讯员供图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