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2 月 19 日 0-24 时,江苏省无新增确诊病例!零!我们为了达成这个小小的数字不知道花了多大的功夫!从冒着生命危险在一线战斗的医生护士,到一直在为我们保驾护航、深入家家户户的社区工作人员、警察、小区门卫 …… 每个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的人,他们的合力成就了这个 " 零 "。
虽然我不是专家,我也不懂拐点,但是从最终的数据上看,从 2 月 6 日的新增确诊病例数 35,到 2 月 19 日新增确诊病例数 0,仅仅用了两个星期。在我心中,这个 " 零 " 绝对是个标杆。
而在这个标杆的背后,是我们的生活正逐渐地回归正常。
前天,南京各社区的出入证逐步取消,那一张张在防疫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花花绿绿的通行证成为了历史。不少人打趣道:留着别扔,以后放在博物馆里展览。
昨天,玄武湖、中山陵、夫子庙等多个景区开放,我看见闷了 20 多天的大爷大妈戴着口罩,举着手机,兴奋地向镜头那边的好友通报:玄武湖真的开啦!明天我们一起来散步吧!
今天,考研成绩陆续出来了。不少考生在忐忑中,准备开启他们的下一段征程 ……
这一切仿佛在告诉我们,寒冬将尽,暖春可期!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警惕性在不可避免地降低。
昨天我出门的时候,见到好几个提着蔬菜,走在人行道上的大妈没有戴口罩;疫情期间聚众打麻将的情况也时不时地出现;前几天安徽有一个干部还口出狂言:" 我天天路过都不戴,你凭什么让我戴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警惕性是生物面对刺激时产生的本能反应,而警惕性的高低和刺激的强度是成正比的。随着新增确诊病例数的不断下降,很多人认为,那个一直在人们头上闪烁着的红灯在慢慢熄灭。但这种盲目乐观要不得。确诊病例数降低是因为所有人都提着一口气在防疫,但病毒的强隐蔽性和高传染性从来都没有降低过。
今天早上吃饭的时候,我爸兴奋地说,他的 " 走友 " 想约他今天晚上来场久违的玄武湖夜走。但我爸拒绝了。我有些诧异,因为他以前每天晚上都要去玄武湖走步一个小时,就算下雨,他也会撑伞去。我问他,为啥不去?他说,我不急,再等等,玄武湖的花期长着呢。
是的," 零增长 " 让人鼓舞,让人兴奋,但最不应该放松警惕!
ZAKER 南京评论员 江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