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苏萱 记者 曹锋)2 月 21 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支援的苏北人民医院护士张敏,参与抢救了一名 96 岁的新冠肺炎患者。2 月 22 日,她在日记里记下了当时紧张的一幕。
日期:2 月 22 日
医疗队员:张敏 苏北人民医院护士
支援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
2 月 21 日,这天有些特殊,17:00 我刚刚迈进隔离病区的大门时,当班的老师告诉我:" 张敏,你组上有病人需要抢救,挺复杂的。" 说实话,听到那句话的时候,我内心有些忐忑,有些不安。
但是很快,我安抚好自己的情绪,并与本班组长一同进行危重患者病情交接。进入病房,映入眼帘的便是抢救车、高流量氧疗、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泵入、心电监护⋯⋯这阵仗是我在隔离病区工作近 10 天来见过最大规模的一次。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交接班:这是一位 96 岁高龄的男性新冠肺炎患者,同时患有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院外带入 picc 导管、胃管、尿管各一根。患者状态很差,躁动不安,在使用高浓度氧疗情况下血氧饱和度只能维持在 50%〜75%。
抬眼看见来自我院的陈晖主任坐镇,瞬间我的心里像是吃了一个定心丸。
很快,有医嘱下达:抽急血,再开一路静脉通路准备输血。我不断告诉自己要沉着,要冷静。三层厚重的手套、不同型号的留置针、逐渐起雾的防护目镜、烦躁不安的高龄患者、重度贫血造成严重塌陷的血管⋯⋯真的是困难一重接一重。
△抢救现场 通讯员供图
" 我来!" 我一手紧抓着患者,一手耐心地寻找穿刺点,终于在其腕部找到一根极易滑动的血管。组长看了我一眼:" 你确定吗?" 我重重地回答了一句:" 嗯!"
△抢救现场 通讯员供图
在组长的协助下,我集中了所有注意力,在探索中一次性逮到了那根血管:" 没错,是回血!输液畅!" 我尽量克制住内心的激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固定、调节速度。经过我们近两个小时的奋力协作,这位患者平安顺利地转入呼吸重症监护室接受进一步治疗。
走出病房的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贴身穿的洗手衣已经湿透了,护目镜的雾气聚集成水滴一点点顺着镜壁滑落,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下我急促而深重地呼吸。这一刻,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骄傲与自豪:我来自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我来自老年医学科,今天的我充分发挥出我们因老年科病人静脉穿刺难度高所锻炼出来的优势——一针见血!我也感恩,感谢我的医院和科室,我的领导与同事,正是因为他们对我千磨万击的敲打,才能成就今天的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