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 这个气不冷,带着人也感觉轻松了。" 听到患者的这句话,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严正平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在武汉近一个月,严正平对疫情的认识日益深刻," 指南、新药的不断出现,背后蕴含着无数人的努力。我们处于一线的医护人员,更不能在这个时候放松警惕。" 严正平在日记中写道。
医疗队员:严正平,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时间:2 月 26 日
今天是 2 月 26 号,阴云密布,在武汉的日子不知不觉快到一个月了。今天的中班,我和往常一样,在消杀过的更衣室快速换好防护服、口罩、帽子等物品,然后乘坐电梯步入所在病区的清洁区,快速地把电脑上床位病人的最新化验数据、影像资料演变进展通通看了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最后缓步踏入污染区。如果不是穿着防护服,真感觉这里和家乡的病区没有两样。尽管如此,我在心里还是时刻提醒着自己:这里是疫区,需要时时警惕。
△严正平本人
我床位上的老鲁,是一名 70 多岁的老先生 . 发病时咳嗽、发热,现在入院快一周了,心情却一直放松不下来。同他多次聊天后才知道,他的妻子几天前刚因为新冠肺炎而去世。听完我有些悲伤,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慰他,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快点帮他把病看好。但他的病情,让我再次认识到新冠的凶险。刚住院的时候,他的片子上只是一个肺部局限性的炎性病变,范围也小,氧饱和度在不吸氧情况下也能维持在 93% 以上,属于指南上的普通型。但今天看到他时,不仅呼吸比以前快了,话也没以前多了。老鲁告诉我,自己明显感觉比前一天累了很多。指脉氧仪悄悄搭上他的手指,竟然 71%!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意味着病情又进展了。" 老鲁,你的氧指标略微低了点。"" 严医生,我不是在吸氧的吗?低的严重吗?"" 略微低一点。不要紧张,我去帮你找一个呼吸机,送更多的氧气进去。这个机器很先进的,我帮你去找。" 我在一旁连连安慰他。出病房后,我赶紧对旁边的护士说:" 这个病人需要马上完善血气分析。" 老鲁是幸运的,病区刚来了两台高流量氧疗仪。
" 老鲁,你运气不错,这个是高级的氧气机,刚到货。佩戴舒服,还不影响吃饭喝水。" 老鲁还是语带怀疑:" 带带看吧。" 老鲁戴上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后,监护仪上脉氧一路升高到 98%。他开心地告诉我:" 这个气不冷,带着人也感觉轻松了。" 虽然指标有所改善,但鉴于他以往经常自作主张不吸氧的 " 黑历史 ",我还是再三叮嘱他要持续吸氧。" 这个舒服,放心,保证长久戴!" 老鲁向我保证。下班前,我又多次去看他,脉氧维持在 99%。看到老鲁眼带笑意,我想 " 这就是我来武汉的意义吧 "。
在武汉的日子,我对疫情的认识一天比一天深刻,指南、新药的不断出现,背后蕴含着无数人的努力。我们处于一线的医护人员,更不能在这个时候放松警惕,越往后期越需要细心谨慎。希望老鲁能早日康复,愿武汉早日攻克疫情。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陆雨潇 整理
(日记作者供图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