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面前,他们把自己当成盾牌,直面风险,彻夜鏖战。" 做什么都可以,只要能为防疫做点事 "" 我没问题,随叫随到 ""…… 他们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参与到防疫工作中。他们也不过是父母的孩子或孩子的父母,都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却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为这场疫情阻击战中贡献民治力量。
李胜锋是同事眼中风风火火、兢兢业业的 " 老黄牛 "
有一种担当叫冲锋在前
李胜锋是龙华区民治街道龙塘社区工作站网格组副组长,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个风风火火、兢兢业业的 " 老黄牛 ";在社区居民心中,他是个贴心照顾、认真负责的 " 管事人 "。多年来,小到家庭纠纷,大到安全防控,都少不了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身影。疫情防控中,他依然冲锋在前。他每天加班加点带领网格组工作人员到开展全面摸排走访、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社区组建 " 三位一体 " 工作组上门服务 B 类人员,他主动参与其中,白天晚上随叫随到,每天能看到他忙前忙后的身影。身边的同事问他," 你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这样经常面对面接触管控人员,你怕不怕会有感染的风险?" 每当这时候,他都坦然一笑,回答到:" 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恰恰也是湖北人,这项任务没有比我更适合去做得了 " 。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所谓的 " 豪言壮语 ",他踏踏实实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曾是一名老公安张全鹏
有一种责任叫义无反顾
" 我曾是一名公安干警,多年的从警经历告诉我在关键时候必须义无反顾 ",张全鹏对记者说。张全鹏是民治街道执法队规土科执法员,他积极响应街道 " 疫线担当,机关在行动 " 倡议,主动申请第一批下沉到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到位后,他以一名老公安的干练立即参与到民乐村防疫工作中。他每天到各个卡口、店面穿梭巡查,哪里缺人他就哪里补上。作为街道下沉防疫组的负责人,他每天尽量安排组内的其他同事早些回家,自己却留下来和社区其他组一起加班。在社区的六个岗亭卡口,他每天和守点队员一起对出入人员耐心的解释扫码和通行证的办理使用方式;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对不带口罩的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及时制止和劝诫。现场协调、微信、短信、电话 …… 各类询问,各种劝导,每天傍晚,张全鹏的声音都是嘶哑的。有工作人员说," 打这么多电话,发这么多短信,也太啰嗦了 ",张全鹏说," 啰嗦也是一种责任。疫情防控责任重大,只要能够保障居民健康,让居民安心,我愿意成为一个啰嗦的人。"
钟国军与妻子在不同的抗疫一线并肩作战
有一种力量叫并肩作战
钟国军是民治街道民强社区工作站站长助理,妻子陈望是龙华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医师。春节前,两人已请好假带着两个小孩回老家过年。过年期间,接到单位关于疫情防控的电话后,他们二话没说,立即驾车返回深圳。" 爸爸妈妈,我们在老家等你回来,小孩在他们临走时这句稚嫩的话语,经常会不经意出现中我的脑中,但我真的没有时间去想他们 ",钟国军说到。作为站长助理,他每天对辖区 45 个检测点和城中村围合点进行巡查,不厌其烦检查疫情防控措施,不放过丝毫漏洞;在卡点检测现场,他耐心讲解防控政策,带头应对处置各类突发情况。妻子陈望刚刚动完甲状腺肿瘤手术,但她不怕风险,挺身而出,主动申请支援医院同事的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用自己专业的检验知识,为临床一线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虽然在不同的 " 战场 ",但我们两人并肩作战是一种力量,一种鼓舞 ",陈望对记者说道。
李武奇疫情期间完成 30 多万字的实力 " 键盘侠 "
有一种感动叫默默奉献
李武奇是民治街道统战和社会事务科副科长,在疫情防控期间担任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材料组组长。他虽然不在防疫一线,却一直在疫情防控指挥部后方当 " 键盘侠 ",挥舞着 " 笔杆子 " 与病毒战斗,平均每天工作超过 12 个小时。电脑桌面显眼的 " 疫情防控 " 文件夹,才短短一个多月,已经装满了防控方案、工作指引、卡点规范、通行制度、应急预案、工作汇报等 30 多万字的文件。2 月 24 日一早,他蜷缩着身子走进会议室参加每日工作碰头会,剧烈的疼痛已经让他 " 坐立不安 ",不得不跟领导请假去医院检查。其实,4 天前他就已经在背部贴上了骨痛贴膏,直到无法坚持上班,这才去医院看病。经医生诊断,由于长期坐着加班,导致脊椎错位,因没有及时就医又导致韧带发炎。在家里休息了一天,不 " 安分 " 的他,又匆匆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与同事并肩作战。" 还有很多一线的人都在顶着,现在还不是我休息的时候,这点小病痛又算得了什么呢?",李武奇这句朴素的话语让记者动容。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危急时刻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付出与坚守,为我们撑起了防疫的保护伞,为城市画上了一笔笔生机勃勃的颜色。诚如有首老歌歌词: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向战疫中的 " 平凡英雄 " 致敬和点赞。
深圳晚报记者 赵东眉 通讯员 罗育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