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江荣 何遂 记者 王晓宇)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医生李慧从正月初三上岗,已经坚守一个多月,第一天上班她就接收了两名确诊患者," 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不能退缩。"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 非典 " 那年,李慧就第一时间报名冲上发热门诊,17 年后,当再次遇到疫情时,她瞒着父母毫不犹豫报名,又一次冲在了一线。
△穿着隔离服的李慧
上班第一天,接收两例确诊病例
李慧是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科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过年前,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医院需要立即设置发热门诊,接到医院通知后,李慧当即报名。
" 非典时,我就是我们医院第一批报名上发热门诊的,我有经验。" 李慧说,因为害怕父母担心,她就瞒着二老," 刚好小区都实行封闭管理,我们不见面,他们只知道我在医院上班,但不知道我在发热门诊。"
△正在发热门诊上班的李慧
1 月 25 日,大年初一,接到医院培训通知后,李慧立即赶回。正月初三一早 8 点,她就开始上岗。
当天上午,一名 22 岁的小伙子在父亲的陪同下前来就诊,经了解,这对父子长期在武汉工作,1 月 22 日返回连云港后,患者就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他有流行病学史,又有相关症状,当时我们医院不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条件,常规拍胸片有可能抓不到病毒攻击肺部的影像,如果让他离开回家,感染他人的风险和后果不可控制。" 李慧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这个患者基本已经感染,必须进行肺部 CT 检查。
在给患者父亲进行简单分析后,李慧立即安排患者进行检查,肺部 CT 结果很快便证实了李慧的判断,经专家组会诊后,建议患者立即隔离治疗,但患者父亲不同意,李慧见状,立即做起对方的工作。最终,患者被隔离治疗,其父亲也接受李慧建议,回家居家观察。
同一天,另外一名 50 多岁男子因为在外地工作,途径武汉转车回连云港后出现不适前来就诊,李慧果断处置,并将这名患者及时收治。后经检测,这两名患者均为确诊病例,连云港一共收治 48 名确诊患者,其中李慧收治了 3 例。
上班第一天,李慧接诊了 50 多名发热患者,其中大部分因为流感导致发热,在排除新冠病毒后,李慧立即交代这些患者快速拿药离开医院,避免人多扎堆,增加感染风险。
可以不吃喝,最痛苦的是不能上厕所
与 17 年前抗击非典相比,李慧觉得这一次防护好了不少," 当年我们几乎是零防护,就是白大褂外面加一层隔离衣,戴个帽子和口罩,连个面罩都没有。"
虽然现在医院条件好了很多,但一开始,医院的资源还是比较紧缺," 刚开始上发热门诊的时候,我们的防护服都是换着穿的,其实防护效果是受影响的。" 李慧说,发热门诊有很多未知因素,一开始大家的心理都很紧张,而且很多患者到了发热门诊也是恐慌的,作为医生,不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还要时刻想着安抚患者,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一个班下来,人基本被掏空一样。
一个早班从 8 点到下午 3 点半,中间整整 7.5 小时。李慧说,这么长时间,不吃饭或者不喝水,累一点,大家都还能忍,最痛苦的就是不能上厕所。因为医院的隔离服也不充裕,为保证隔离病房使用,发热门诊的很多同事都是穿着尿不湿上岗的。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在医院安排第二批医师报名换岗发热门诊时,医院要求只在副高及以下职称医师中选择。虽然年龄职称均超出范围,52 岁的李慧再次请战继续值守发热门诊。她在申请书中写到:" 国家有难处,医院很多年富力强的同事都工作在隔离病房最一线,还有同事弛援湖北,正是医院缺人的时候,作为一名科主任,我有经验,我也有义务。"
工作态度好,康复患者向她倾诉了半小时
虽然每次坐诊都要接待数十名患者,但李慧始终非常有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患者在跟她接触后,都对她充满信任。
几天前,一名确诊女患者康复后回医院复查,见到李慧就像见到亲人一般,忍不住开始倾述。她告诉李慧说,自己难得去一次麻将馆,结果不幸被感染,在被确诊隔离治疗后,8 天 8 夜吃不好睡不好," 因为害怕极了 "。李慧从她的言语中发现,对方虽然康复了,但并没有完全走出心理阴影,于是,立即对其进行开导和安抚,经过半个小时的心理疏导,使得这名女子如释重负,心情渐渐平复下来。
除了关爱患者,身为科室主任,李慧还积极为医院寻找防护物资。得知某酒业公司有意为连云港市抗击疫情出份力后,她第一时间与该公司负责人联系,为医院募集 5000 斤 75% 酒精,有效缓解了医院消杀物资紧张的困境。
△李慧联系酒业公司向医院捐赠酒精
榜样就是力量,在李慧的带领下,健康管理中心全体医护积极参加发热门诊、儿童发热门诊、普通门诊助诊、病区陪护探视管理等工作。
(通讯员供图 编辑 邵倩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