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有担当,防疫冲一线!"2 月初,按照团市委、龙华团区委关于组建青年突击队的工作部署,通过微信、Q 群、短信等途径,大浪街道疫情联防联控青年突击队招募令在辖区火速传递。原本在家轻松宅的热血青年纷纷闻令而动、踊跃报名,经个人行踪审查、培训筛选、实践打磨后,社区 " 游击战 " 分队、股份公司 " 子弟兵分队 "、园区 " 加强连 " 分队等三路青年志愿 " 军团 " 火速集结,与党员突击队、街道攻坚组、社区工作人员、园区物业力量等 " 在编军 " 相互衔接、协同作战,打响了防疫复工双赢战。
截至 3 月 5 日,大浪青年突击队共设社区、股份公司、园区三类分队共 30 支,招募队员 449 人,服务覆盖 7 个社区工作站、21 个股份公司、17 个大型工业园区。
问起他们为什么会参加青年突击队,队员何小容的回答很有代表性:" 就是想尽点社会责任。" 身穿青年突击队蓝马甲的他们,在这个略显阴霾的春天里,成了一抹抹明媚的 " 青年蓝 "。
社区 " 游击战 " 分队:哪里需要就往冲哪里
社区 " 游击战 " 分队以工作站为单位,招募辖区常住青年,精准对接一线防疫工作空缺,提前一天发布岗位需求,队员根据个人情况自主报名,作为 " 万能胶 " 灵活补充前线力量。
" 时间、地点没局限,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需要我们到什么时候,我们就坚持到什么时候。" 队员段旭说出了全队的心态和状态。每天约有 30 名队员活跃在社区防疫工作一线。
队员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家庭主妇、企业主、白领等,为持续激发队员的参与积极性,社区 " 游击队 " 每周公布一期 " 英雄榜 ",队员们以服务时数 " 打擂台 ",你超我赶上演着 " 头把交椅 " 争霸赛。目前稳坐榜首的队员彭思铭,个人服务时间达 108 小时。
他们有的是家园 " 守门人 ",全天候坚守疫情防控检测点,筑起了一道道防疫墙。请停、问询、测温、扫码、放行 …… 每位驻守检测点的队员都已经熟练成了本能反应;有的是网格员、片区负责人 " 帮帮团 ", 上岗期间,每位突击队队员 " 黏 " 住一名网格员或者片区负责人,随时配合对方的指令要求,代买、代办、登记、消杀、围合、修补 …… 队员和工作人员配合无间,成了 " 战线 " 上的最佳拍档。
" 游击队 " 的角色随着工作的开展不断丰富。龙平社区居住着 300 多名外籍人士,近期陆续返深,亟需英、日、韩等语种翻译志愿者协助社区做好疫情的宣传、动员工作。突击队翻译员招募令火速发出,不到 24 小时,15 名翻译队员完成了报到、审核、培训,整装待发,3 月 5 日即将开始第一场服务。
股份公司 " 子弟兵 " 分队:熬更深的夜,出更多的力
跟社区 " 游击战 " 分队略有区别的是,股份公司 " 子弟兵 "90% 是股民,对环境更熟悉,家园认同感非常强烈,通常在本职工作下班后,他们每天还主动到股份公司所负责的一线点位上。一忙,就到了深夜。
三合社区股份公司青年突击小分队队长钟捷峰今年 24 岁,目前在街道规土科实践锻炼,是第一个报名参队的股民。
" 我感觉每天上两个班,但乐在其中。" 钟捷峰笑着说。每天 6 点下班后,他就直接到股份公司所负责的测温点 " 上班 ",这 " 班 " 一上就到了凌晨。下雨天,温度骤降,临时搭起的测温棚四面漏水,钟捷峰便和小伙伴一起为测温棚进行加固;疫情防控宣传、摸排疫情发生地返深人员、对各主支干道、住宅前屋后院等地进行无死角消毒,哪里任务重,钟捷峰的力量便支援在哪里。同时,钟捷峰还把休息的空隙,都用来寻找珍贵的防疫物资,前后为三合社区、同胜社区工作站捐赠了 600 个口罩、300 瓶酒精。
在钟捷峰的带动下,朱俊波、黄志伟也加入三合社区股份公司青年突击小分队,并且成为中坚力量。
园区 " 加强连 " 分队:防疫、复产,一个都不能落下
随着企业全面复产复工,许多队员陆续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但是突击队的蓝马甲,他们并没有卸下。他们成了 " 火种 ",带动所在的园区燃起一片 " 蓝海 "。在街道青年突击队的带领、指导下,园区青年突击小分队纷纷组建起来了。
队员们来自园内各企业,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与街道青年突击总队无缝衔接,在人力支援、物资搜集、信息收集三方面集中发力,成为助力园区防疫、复产工作的 " 加强连 "。
一方面,各 " 加强连 " 对标 " 复工安全生产 16 条 ",组织化、规范化安排队员在业余时间有序参与园区卡点测温、企业自查、分餐配送、环境消杀、日常监督、多元宣传等防疫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底线。同时,通过街道青年突击总队,各 " 加强连 " 向龙华团区委申请口罩、消毒水、手套等各类防疫物资,缓解园区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 加强连 " 广泛收集复工复产各项惠企政策,在各园区塔式微信群里进行推送,提高政策宣传的时效性。
恒迪物业公司的黄芳是一名社区 " 游击队 " 队员。复工后,能参加服务的时间少了,但她念念不忘突击队的职责,在公司所在的颐丰华创新产业园里风风火火张罗起了大浪街道第一个园区突击分队。
" 相比复工前,我在一线的时间少了,但还能用其他方式,发挥突击队员的作用。" 熟悉一线防疫流程的她敏锐发现园区里的防疫检查薄弱环节,队伍组建起来后,马上和园区建议、沟通,增设了 24 小时测温点,并组织队员轮流值守。除了下班以后参与常规防疫工作,黄芳把抖音上很火的《防疫洗手舞》搬到线下,和队员一起拍摄制作小视频,发到园区各企业群里去,鼓励大家注意个人卫生,从细微处做好个人防疫。
截至 3 月 4 日,大浪街道青年突击队共组建了 17 支园区小分队,服务覆盖企业 282 家。
深圳晚报记者 王雅萍 通讯员 蒋翠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