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3-04
【战“疫”手记】口罩留在脸上的印痕,是战斗吹响的集结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用声音致敬逆行的英雄,也致敬每一个平凡的你我。

——

第 2026 期

- 欢迎收听 -

(点击音频,聆听故事)

 

制作人:周梁一歌(晓峰)

“严实的 N95 口罩,在我帅气的脸上留下了连美颜相机都拯救不了的印痕,然而这仅仅是战斗吹响的集结号。”

90 后医生左中印是辽宁营口市中心医院的一名阳光帅气的年轻医师,中共党员。

2 月 9 日,左中印作为辽宁援鄂医疗队员,和其他同事一起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

出发那天也是左中印母亲的生日,本该庆祝的日子变成了送别。左中印在朋友圈写给母亲,“本来今天要给您过生日的,可是昨晚接到紧急通知今晨驰援雷神山。您说国家有难,义不容辞,那只好我回来再一起庆祝啦!”

“从没来过武汉,没想到第一次来到这座英雄般的城市是因为驰援这场战 ‘ 疫 ’。”

2

目前,辽宁医疗队已经接手雷神山医院 32 个病区中的 17 个,左中印和同事们进驻第九病区。

连日来,进驻雷神山医院的辽宁医疗队一直在争分夺秒的进行接收患者前的准备工作。

深夜,为赶时间,辽宁医疗队守在雷神山医院仓库外等候抢运物资,队员们在寒风中自发点亮手机的电筒功能,为武汉加油。

2 月 13 日,第九病区 52 名队员从一早忙到深夜,还在统计数据,“一天组建一个病区代表什么 ? 雷神山速度!微信运动 3 万步代表什么?辽宁精神!”

2 月 14 日上午,左中印和队友们积极安装调试仪器,为接收患者做最后准备。中午 12 时,第九病区接收第一批患者。

左中印说,“希望我们的到来可以加速武汉的康复,希望这座病了的城市可以在举国上下的努力与期盼中再次繁花似锦!我坚信我的祖国依然如此强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永远不会被打倒!”

左中印在日记中写道:9 号出征那天是妈妈的生日,说好的我给她庆生,结果却反转成她为我践行。

3

万物皆有裂隙,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还是说点高兴的事吧,昨天我在网上查到了我的研究生考试分数,330 分,稳稳的过线,导师得知我此刻正在武汉支援,特别嘱咐我注意安全,这让我倍感温暖。作为第一批 90 后,今年我已进入而立之年,回首过往的时光,有蜜罐成长的甘甜,有逆旅行舟的坎坷,也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宝妈发了这样一张漫画调侃。“一场疫情,全民成了厨子,医护成了战士,老师成了主播,社工成了门卫,只有孩子们依旧是神兽。” 战疫面前,我不知道其他人的角色如何转换,但我确实成为了战士的一员,而且奔赴了前线。在与我同行的战友中,有很多 90 后,他们不再是 2003 年非典时期需要精心保护的那群孩子,他们已经长大,可以扛起责任担当家国天下。他们正在告别过往,向美好进发。

昨天去超市买雨具结账时,一位武汉老乡赞我,小伙子,你普通话说得挺好啊!字正腔圆的。他哪里知道,我除了是一名医生还是一名非主流的文艺小青年,登上过院里大小活动的舞台,曾经圈粉无数。可是严实的 N95 口罩,在我帅气的脸上留下了连美颜相机都拯救不了的印痕,然而,这仅仅是战斗吹响的集结号。

尼采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也知道没有人规定英雄要一直当英雄,但我会选择火热和赤诚。作为战斗的一线的 90 后,我会用实际行动践行“倘有急需,余必接济”的医者仁心,用诚恳努力,活成茫茫人海中坚定的存在。

- 来源 -

辽沈晚报

- 主 播 -

刘桢

雅居乐地产南京区域雅尊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