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特派记者 是钟寅 / 文 张浩然 / 摄)陈旭锋说话和声细语,做事却雷厉风行。作为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副主任,他到达武汉后肩负着双重职责。
△陈旭锋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的工作照
操作 ECMO(人工心肺)的陈旭锋,是这场 " 战疫 " 的守门员,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了生命底线的守护;在方舱医院,他则是 " 战疫 " 的急先锋,从方舱 " 三区两通道 " 的规划布局,到每一名患者治愈出院,他都尽心竭力。
身穿厚重防护,38 分钟完成 ECMO 手术
3 月 3 日晚,陈旭锋完成了他到达武汉后的第一台 ECMO 手术。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这是抢救脏器衰竭患者的终极手段,即便是患者心跳呼吸都停止,也能靠 ECMO 提供的体外循环维持生命。" 陈旭锋是江苏省人民医院 ECMO 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每年团队要完成上百台这样的手术,因此手术本身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挑战。但这一次的手术,却与以往不同,患者是一名 70 岁的新冠肺炎患者,两肺弥漫性病变,前期已经上了有创呼吸机,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仍没有改善,病情持续恶化。当晚,陈旭锋戴上正压头盔,全身穿着三级防护走进病房,与 4 名同事共同开始手术。
隔离病房缺少可视化导引设备、防护设备让操作手感钝化、患者还有血管硬化的情况 …… 种种不利因素叠加,加大了手术难度,陈旭锋凭借丰富的经验,观察手术过程中每一丝细微的变化。当晚 8 点半,患者的血液通过导引管进入 ECMO 的一瞬间,5 名医务人员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平时,他们 20 分钟就能完成手术,这次他们耗时 38 分钟终于完成。
一个月内转战两所方舱
作为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陈旭锋在 2 月 4 日就率领 36 名队员来到武汉。当时最迫切的任务 " 应收尽收 ",要把大量居家隔离的患者收进方舱医院集中治疗,阻断家庭成员间、社区居民间的疾病传播渠道。救援队立即加入组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任务中。
" 用方舱医院收治传染病患者,没有先例可循,时间又特别紧。" 但陈旭锋没有丝毫犹豫," 作为紧急医学救援队的一员,作为一名医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应有的担当,必须由我们承担和完成!"
陈旭锋回忆,刚到武汉客厅时,巨大的展馆场地上,排列着 600 多张床架,床位间距小,且没有隔档。他按照传染病感染控制的原则,提出了医护通道、排风通道、病人分区等方面的改进建议。2 月 6 日一早,展览馆已经蜕变成为医院,2 月 6 日晚他们就接收了 230 名患者,第二天 A 舱 614 张床位全部收满。
一周后,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接到新的任务,他们要转移到武汉体育中心,与刚到达的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共同组建方舱医院。有了前一次的经验,陈旭锋投入新战场的时候,对各项硬件设施、组织架构、人员配备的安排都更加合理。24 小时内,新建的方舱开始收治患者。
陈旭锋表示:" 我们救援队 37 名成员,有医生,有护士,涵盖危重症、心脏科、呼吸科、急救科、感控科、影像学等不同专业,可以在没有后方支持的情况下,独立开展工作,是一个完整的运作体系。" 而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应急救援队面临着新的挑战。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一共 302 名成员,来自江苏 10 个设区市,还有县级医院和乡镇医院的医护工作者,37 名救援队员要和 302 名医疗队员捏合成一个整体,从管理的角度看,就是从一家小组织变成了大机构。
这一次,陈旭锋他们又打了一个漂亮仗。通过规范化的流程管理,轻型、普通型患者在这里都得到了有效治疗。
在这里,患者转重症的比例不到 1%
2 月 23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三名专家及官员来到体育中心方舱走访。病区整洁规范的治疗环境,医护人员严谨的工作规程赢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24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 · 艾尔沃德表示:" 中国的做法是,既然没有药,没有疫苗,那么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能怎样调整就怎样调整,能怎样适应就怎样适应,能怎样去拯救生命就怎样去拯救生命。" 他总结道:" 事实证明,中国的方法是成功的。"
3 月 2 日,江苏队管理的方舱病区出院 113 人,3 月 3 日出院 101 人,目前该院二舱累计接诊 567 人,在院病人还剩百余人。
最让陈旭锋欣慰的是,这里的患者从轻型、普通型转为重型的数量,不足 1%。方舱医院不仅有效控制了新冠病毒的传播,还减轻了定点医院收治重型患者的压力。
" 我们要战斗到最后 "
很多患者在治愈离开武汉体育中心方舱时,都与医护人员建立了深厚感情。" 你们一定再来一趟武汉,请你们吃热干面!"" 你们一定保重好身体,平平安安回去。" 治愈者在出院时,与医护人员依依惜别,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情。
和谐的医患关系,显示出 " 社区化 " 管理的成效。陈旭锋介绍,不仅是医护人员中的党员冲锋在前,他们发动患者中的党员成立党员小组,让患者协助管理。医患还共同建立了微信群,让患者们在里面也发言,表达诉求。他说:" 我们提出了‘五个一’计划,推荐每名患者读一本好书,每天做一次有氧运动,还有每周组织一次集体活动、一次欢迎仪式和一次欢送仪式。让患者住得满意,得到有效医护治疗。" 陈旭锋认为。轻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思维、运动、情感能力都没问题,不能单纯看成病人,社区化的管理,能让这些患者在方舱医院产生归属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让患者感到他们也是方舱的主人。
陈旭锋作为这家方舱医院的专家组组长,每一名病人出院,都要看 CT 片,还要进舱问诊。3 月初,患者大量出院,他本是最忙的时候。3 月 3 日晚上,他赶去武汉市第一医院做 ECMO 手术,承担了双倍的工作压力。陈旭锋却并不在乎," 抗疫是大家共同的目标。在这种时候,没有休息不休息,只有完成目标。"
目前,武汉体育中心在院患者已经不多,预计这些患者将在本周全数出院。陈旭锋透露:" 根据安排,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将成为最后休舱的两个方舱医院之一,可能还会接受其他地方转来的病人。" 他说:" 我们要战斗到最后,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