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桃源街道大学城社区辖区面积 5.4 平方公里,总人口 21500 人。深圳市卫健委首次公布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现过的小区或者场所,大学城社区就有 2 个小区在列。作为桃源首个出现确诊病例的社区,如何在工作人手少及管辖面积大之间落实防控工作,压力巨大。
面对严峻疫情,大学城社区党委当即决定取消春节假期。1 月 27 日,大年初三全员齐刷刷到岗,并迅速成立由街道挂点社区处级领导罗林姣,区里下派社区处级干部区建筑工务署董书赞,大学城社区党委书记朱佳彬组成的社区 " 三人 " 指挥组。一个月以来,在指挥组的带领下,大学城社区外防输入、内控扩散,有效落实综合防控措施,截至目前,密切接触者及重点疫区返深人员共 173 人,已全部安全解除医学观察,病毒未在社区扩散,疫情未在辖区蔓延。
用脚步丈量社区 用赤诚守护人民
高校、商户、企业、居民小区、无物业小区、" 三小 " 场所 …… 大学城社区各类业态交织错杂。指挥组根据其分布、数量及工作量等情况,合理划分工作区域、设置出入卡点,并将上级下派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划分为信息排查组、高校联络组、宣传工作组、医学观察观察组、企业服务组共 6 个工作小组,采取分职责包干形式,合理分配工作力量。
" 我们把工作做得实一点、细一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会多一分保障,只要大家都平平安安,再苦再累也值得。" 作为区职能部门下派社区的干部,指挥组成员董书赞此前对基层社区的情况了解不多。于是他每天一大早就来到社区,走街串巷,用脚步丈量着大学城社区的每个角落,每天的 " 微信步数 " 都稳居朋友圈榜首,占领封面。
(指挥组成员董书赞(右一)到小区了解情况)
凭着这股韧劲,很快,董书赞连小区保安都认全了,甚至连每栋居民楼有几家外市回来的、有几户居家医学观察的,他都了如指掌。他细心指导各卡点做好人员进出管理,有时遇到对信息排查、检测体温不配合的居民,都会上前耐心解释劝说。目睹一线工作人员的辛苦坚守,他积极协调其所在的南山区工务署,筹集了一批生活物资慰问社区,为大家加油鼓劲,坚定他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挂图作战建台账 心中有数护平安
" 你是从哪里回来的 ? 有没有途径武汉?有无发热和咳嗽症状?" 这是大学城社区信息排查小组每天穿梭在居民小区时挂在嘴边的问题,一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
要控制住传染源,必须对辖区人员情况清、底数明。为此,指挥组指导工作人员摸底排查,建立详实人口管理台账,通过 " 大数据 + 网格化 " 模式,把辖区分成 4 个片区包干责任到人、联系到户,充分动员辖区志愿者、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社会各方力量,逐栋逐户排查,开展重点人群管控监测。
唯有早发现、早报告,才能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蔓延。指挥组结合社区实际,制作《大学城社区新冠肺炎防控作战图》,将每个小区的人口基本情况、疫情发展、医学观察人数等信息详细标注在辖区平面图上,实行挂图作战,动态更新排查管控情况,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截至目前,累计摸排出从湖北返深人员 169 人,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人员 4 人,数据准确,情况明晰。
(大学城社区新冠肺炎防控作战图)
用耐心换取支持 用行动凝聚民心
社区某小区出现确诊病例的消息传开后,一时间引爆小区业主群,各类质疑、埋怨的 " 负能量 " 喷涌而出,有业主每天打电话到社区工作站投诉,强烈要求公布确诊病例详细信息;有业主埋怨管理处防控不到位不作为;还有业主因过度恐慌而谩骂物业管理处与社区工作站。
负面情绪如病毒一样在居民中扩散蔓延,动摇着社区防控战线,也考验着工作人员的应对能力。指挥组成员罗林姣多次前往该小区督导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物业管理处加强环境卫生清洁力度,落实每日两次消杀、进出人员双向检测体温、住户信息排查等防控措施,并指导其加强宣传,将疫情动态、防疫知识、政府相关政策以及本小区采取的工作举措及时发布在居民群里,消除疑虑、安抚居民、化解矛盾、传递正能量。
(工作人员为进出人员测体温)
" 抗击疫情,光靠政府部门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这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我们必须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罗林姣在工作中不断将这个理念灌输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并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她每到一个居民小区,都耐心向群众宣传防控知识,并派发《致桃源街道全体居民朋友的一封信》《致桃源街道全体 " 湖北籍 " 来深人员的一封信》《致桃源街道所有企业的一封信》等疫情防控宣传资料,引导群众配合开展工作。
(指挥组成员罗林姣(右二)指导开展防控宣传)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全覆盖的宣传,大学城社区群众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度与参与度不断上升,从 " 不配合不理解 " 转变为 " 我要上跟我上 ",桑泰丹华园甚至出现了居民自发轮值共管小区的生动事迹。
用科技助力管理 用温情服务居民
"36.4 ℃,体温正常,如有特殊情况随时联系我们。" 这位居民已经居家医学观察了 10 天,指挥组叮嘱他不要松懈,继续坚持,密切留意身体状况。
对于涉重点疫区人员,大学城社区会马上采取医学观察措施,叮嘱他们遵守居家医学观察规定,在家做好个人卫生和家庭环境清洁。同时,安排工作人员每日两次上门为医学观察人员测量体温,并要求其保持电话 24 小时畅通,方便随时联系求助。
" 人防不到位,技防来补位。" 针对少数居民心存侥幸,在医学观察期擅自外出而难以监管的现象,指挥组成员朱佳彬多方联系高科技企业,为重点居家医学观察家庭安装 " 无线网络摄像头 ",借助 " 黑科技 " 手段,实现对医学观察家庭 " 现场 + 线上 " 的双重监管,在尊重个人隐私、非面对面接触的前提下,有效解决部分居家医学观察人员不听劝解的问题,最大限度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居家医学观察家庭的 " 无线网络摄像头 " 监控画面)
对医学观察人员,严管的同时也要给予厚爱。朱佳彬带领工作人员以分片包干、结对帮扶等方式,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做好买菜、取快递、扔垃圾、遛狗、购置生活用品等 " 一条龙 " 全流程服务,用关怀与温暖,让其主动配合医学观察工作。对于治愈出院患者,大学城社区也都跟踪到底、服务到家,给予暖心关怀和帮助。一天晚上,当得知某小区康复出院患者曹先生被业主阻挠无法回家居住,已经抱着孩子在小区门口吹了 2 个小时寒风时,朱佳彬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赶往现场处置,将街道配发的新大衣送给曹先生和孩子御寒,帮助他联系住处,直到一切安置妥当才放心离开。
(指挥组成员朱佳彬(右一)连夜协调安置肺炎康复者)
基层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神经最末梢,牵连着无数家庭细胞,面对这次大战与大考,大学城社区 " 三人 " 指挥组精诚团结,精准施策,精细管控,锻造疫情防控的 " 铁三角 ",牢牢地掌握了主动权,在战 " 疫 " 中践行初心使命,用严密的防控措施筑起了疫情防控 " 铜墙铁壁 ",用党员干部的坚守和担当,坚定了人民的战疫信心。
深圳晚报记者 曾贤平 通讯员 吕振艳 黄佳仪 田银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