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年过六十的王梅(化名)总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担心患上了新冠肺炎。为此,她先后 4 次去深圳不同的发热门诊检测,结果都是没有确诊。后来她到了深圳市康宁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患的是焦虑障碍。
疫情期间,人们宅在家中,要对抗的不仅是新冠病毒,还有爆炸式信息传播带来的不安、焦虑和与病患的过度共情。疫情仿佛一支催化剂,催生了人们内在的不安和焦虑。深圳市康宁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梁炜表示,疫情期间,因人在家中待的时间较长,注意力均在疫情上,故会导致人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她建议,市民在家仍要保持正常的作息生活,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老年人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感兴趣的事情上,不要过度关注疫情。
先后检查四次仍觉自己患新冠肺炎
年过六十的王梅在疫情前后从来没有离开过深圳,也没有接触从疫情发生地来的人,但她总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怀疑自己患上了新冠肺炎。为此,她先后 4 次去深圳不同的发热门诊检测。核酸检测、肺部 CT,每次去医院,她都让医生仔细检查自己,结果均是没有确诊。后来,医生觉得王梅可能是心理问题,便建议她去深圳市康宁医院就诊。
梁炜刚见到王梅的第一眼,便觉得她过度紧张。看诊的过程中,王梅不断询问梁炜自己是否患上了新冠肺炎。即便梁炜称她这是心理问题,给她开了抗焦虑的药后,走前,她还是再次询问自己是否患上新冠肺炎。梁炜称像王梅这样的患者已经达到焦虑障碍的程度,需要服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
焦虑问题不光出现在老年人身上也在年轻人身上 " 上演 "。20 多岁的陈强(化名)在疫情发生前与一些来自疫情发生地的朋友吃饭。疫情发生后,陈强觉得自己得了新冠肺炎。为了排除顾虑,他去了发热门诊进行检测,结果并没有确诊。就在他觉得没什么问题之后,他又看到了新冠肺炎有潜伏期的新闻。这让本来放下心来的他又绷紧了神经。随后,他自行在家医学观察了 1 个月。当他觉得没有大碍后,他发现自己的睡眠出现了问题,也有胸闷的症状。他又怀疑自己患上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的神经一天也没有放松,最终他到深圳市康宁医院检查,发现生病的原来是自己的心理。
年轻人和老年人较易出现心理焦虑
疫情期间,梁炜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她表示,因人们长时间居家,活动范围受限;过量信息,无法辨别真假;无所事事,注意力无法分散等原因,人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其中年轻人和老年人较易出现心理焦虑。从过年到现在她共看了 400 多位病人,其中年轻人占比大约占 60%,60 岁以上老年人大约占 20%。
梁炜称,超长假期打乱了多数年轻人的生物钟," 年轻人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想什么时候起就什么时候起,从而导致人的生物钟颠倒,再加上受疫情影响,引起心理焦虑,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 此外,原本老年人习惯外出遛弯、跳广场舞等,也因受疫情影响,无法进行。这样一来,他们的注意力便会更多地放在疫情方面,从而引起焦虑。
专家:可增加亲子活动 、夫妻交流 营造好的家庭氛围
2 月 9 日至 11 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开展了《深圳市民新冠肺炎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 61.59% 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在当下开展针对市民的心理疏导工作。
针对焦虑问题,梁炜建议,市民可以利用宅在家的机会陪家人一起学习、游戏,增加亲子活动、夫妻交流,营造好的家庭氛围;每天不要过度沉浸在疫情报道中,多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可以利用时间来培养兴趣爱好;如果感到自己的负面情绪非常严重,经过自我调适、放松训练以及跟家人倾诉也没有得到改善,就可以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此外,年轻人要保证作息规律,规划好自己的生活,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老年人也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建议喝茶或咖啡。每天可以做一些深呼吸的动作进行放松。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