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致敬逆行的英雄,也致敬每一个平凡的你我。
——
第 2030 期
- 欢迎收听 -
(点击音频,聆听故事)
制作人:周梁一歌(晓峰)
情人节这天,我特意在防护服后背写上“情人节快乐”,在胸前写上“二宝单身”。
小伙伴调侃,病区里一个单身小姑娘都没有,写这没用。
我回怼说,说不定哪位阿姨相中我呢!
值班室内大伙儿都乐了。
我工作的丹东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有两名男护士,同事叫我们“宝贝”,我年龄小就成了“二宝” 。
作为辽宁支援湖北第二批医疗队成员,我现在值守在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这里聚集了五六支援助队伍,我所在的病区共有 70 多名重症患者。
病区里一位老奶奶看到我胸前的字:“我以为你姓单,原来是单身。”
“是呀,今天不是情人节嘛。”
她听后一脸茫然,“今天我过生日,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回家?”这位老奶奶正在接受高流量氧疗,生活起居需要我们协助。
这天是她 70 岁生日,于是我叫来小伙伴们,虽然没有蛋糕和蜡烛,但有医护人员给她唱歌。
踏入武汉重症病区第一天,我记得光是把口罩、护目镜、防溅面罩、隔离衣等等穿戴整齐,就花了很长时间。当最外层的防护服领扣封好后,基本不能低头弯腰了。
穿着这身厚厚的装备,就意味着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第一天值班,我在四个小时后就开始胸闷、头疼,甚至想吐,只好提前出来,鼻子上还磨出了血泡。
现在我已经游刃有余了,尽管防护服里面的汗水还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和病人的磨难比起来,防护服里的这点苦算不了啥。
前几天,我们病区收治了一名女患者。按照规定,需要留下家属的联系方式。
“留家里的吗?”她问。
“你家里有人吗?”
“没人!”
“您爱人和孩子呢?”
“老伴在雷神山医院,儿子在方舱医院。”
……
那一刻,我的护目镜起了水雾。
病房里也有很多可爱的人。比如 36 床的一位阿姨,每当我们走进病房,她就会让我们帮她拿这拿那,摇摇床,喝点水 …… 每次她都会说,“谢谢你们,辽宁人真好!”
进入病房前,我们都会在身后标上名字。一开始还都保守,我的背上大多是“二宝加油” 。
越来越熟悉后,大家的后背越来越有“看点”。比如我的御用画师“娇姐”给我画过“机器猫”,也帮我写过“精忠报国” 。
有一回,我胸前的标语换成了“武汉同在”。这位阿姨看到说,感谢你们与我们同在。
这几天,我们病区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送他们下楼时,他们总会要求合影,甚至用手机记下我们的名字,感谢我们的照顾。
远在丹东的同事们寄来了一大堆好吃的,也发来了家乡的雪景。
这两天湖北也下雪了,看着绿油油的叶子上盖着雪花,真心希望风雪过后,瘟疫消散。
- 来 源 -
新华社
- 主 播 -
陈琳
亿文物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