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陈黎云 记者 葛小林)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现代快报 + · ZAKER 南京联合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推出 " 最美基层医务工作者 " 全媒体行动,报道坚守防控疫情一线的基层优秀医务工作者,记录他们的工作点滴,弘扬社会主旋律。向白衣天使们致敬!向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本期最美基层医务工作者
姓名:钱怡纯 武进人民医院高新区院区镜内科护士
△钱怡纯
3 月 10 日上午,8 名隔离人员解除隔离,从常州南夏墅集中隔离观察点离开,身穿隔离服的钱怡纯向他们挥手作别,还不忘叮嘱他们:" 回去后,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好好工作 ……" 从 1 月 29 日开始,武进人民医院高新区院区镜内科护士钱怡纯一直值守在这个隔离观察点,成为 60 多个隔离人员的知心人。
每天忙碌十几个小时是常态
常州南夏墅街道的南湖家苑社区是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区 ,1 月 29 日,街道要开一个集中隔离观察点,接收从疫情重点地区返回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集中隔离观察,需要落实医护人员 , 钱怡纯没有犹豫就报了名。" 作为一名党员,现在正是需要我的时候。" 她迅速收拾好行李,跟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叮嘱了一番后就赶去了医院集合,在接受院感培训后,她和其他两名护士和一名医生就赶到了集中隔离点。
△钱怡纯在安排观察人员入住观察隔离点
隔离点启用的第一天,从上午 11 点到第二天凌晨 3 点,他们一共收了 16 个隔离人员。钱怡纯要收集人员信息,要教隔离人员如何正确使用体温表,要告诉他们消毒隔离的要求 …… 仅是一个收集人员信息,需要问清楚隔离人员出行的线路、时间点,是否半路停靠吃饭,是否有基础疾病,携带药品是否足够等,工作量巨大。有一个下午,她和同事安置了 20 名隔离对象,大到 80 岁的老人,小到 70 天的婴儿,落实好老人的高血压药品,还有婴儿的尿不湿。
△钱怡纯和同事们每天开例会讨论工作事宜
钱怡纯说,她和同事是 " 三班倒 ",忙碌十几个小时是常态。遇到半夜隔离对象送来,大家也都自觉加班。" 脸上被勒出红印,隔离服下贴身的衣服被汗水湿透,眼睛被消毒剂熏红,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
△钱怡纯在清理观察对象们的垃圾
不仅是护士,也是心理疏导员
" 今晚又睡不着?这是您害怕被感染,心里过度紧张导致的,不用太担心 ……" 很多个夜晚,钱怡纯都会接到好几个这样的电话。在隔离点里,不少人既焦虑又紧张,坐立不安,会每天量体温好几次,生怕自己发烧,护士们的手机都会成为心理热线。" 我们的身份不仅是护士,也是倾听者、安慰者、心理疏导员。" 钱怡纯说。
2 月初,一对夫妻来到隔离点。妻子因为环境适应力差,且有癫痫病史,一到隔离点就开始呕吐。夫妻俩强烈要求回家,不肯在隔离点继续隔离,家属每天轮番打电话 " 轰炸 "。钱怡纯两边忙碌,一面安抚这对夫妻,一面宽慰家属们。
2 月 5 日,三位湖北籍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隔离点接受隔离观察,其中一名叫张某的男子情绪激动,抗拒在隔离点接受观察,甚至经常半夜里打骚扰电话为难护士们。
张某患有肾病,需要长期服药。得知张某带来的药只够三四天的量,钱怡纯立即跟医院联系,询问是否有该药品。然而,不仅是武进人民医院没有,整个常州地区都没有同一品牌的药品。钱怡纯询问张某,是否可以用不同品牌相同剂量的药品,但张某坚决不接受。钱怡纯只得通过朋友询问,这才得知张某要的那种药品只有福建一个药店有销售,但特殊时段也没法快递过来。钱怡纯一遍遍地跟张某耐心解释,还邀请医院肾脏科的专家主任给张某进行对视频问诊,张某的对立情绪这才慢慢缓解。
等隔离点 " 关门大吉 ",给母亲放个假
值守在观察点一个多月的忙碌,最让她牵挂的是家中两个孩子,最让她愧疚的是她的母亲。钱怡纯的丈夫是一名医生,在医院的发热门诊上值班,两个孩子委托母亲照顾。母亲毕竟 60 岁了,日夜照顾两个孩子也很吃力,一次还摔倒了,扭伤了腰。钱怡纯的姐姐看不过去便来帮忙带孩子。她想回去探望下母亲,但母亲拒绝了,让她好好守在隔离点。
在姐姐的朋友圈里,钱怡纯看到了 9 岁的儿子画的一幅画,在画上还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亲爱的妈妈:我已经快一个月没有见到您了,虽然我和妹妹都很想您,但我明白,您不仅仅是我的妈妈,更是白衣天使,现在病人比我更需要你 ……" 钱怡纯被儿子的话感动得哭了。
△钱怡纯的姐姐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
△钱怡纯的儿子写的一封信
隔离点的 " 三班倒 ",让她和孩子的交流时间也是交错的。她上早班,孩子还没起床,等她下晚班,孩子早已经睡了。所以,他们的沟通大多是互相留言,她叮嘱孩子在家听话,然后等待着姐姐给她发来孩子的近况视频。
她说,隔离点的观察人员最多时有 60 多人,现在只剩下 20 多人。" 等疫情结束,隔离点关门大吉,一定带两个孩子好好玩玩,也给妈妈放个长假。"
(通讯员供图 编辑 黄媛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