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武汉最特殊的隔离病房。
新生的喜悦与病毒的阴霾交织。年纪最小的,一出生就送了过来;最大的,也不过才两个多月。
小小的身体蜷缩在温箱里,脚上连着监护仪,随时监控心跳、血氧。作为武汉唯一一家接收新冠患儿的定点医院,截至 3 月 9 日,武汉市儿童医院已接诊 52 个疑似、确诊的新冠肺炎新生儿。
乐乐 出生当天:
从产房直接送进隔离病房
" 里面的老师,又送来一名毛毛。"3 月 9 日下午 6 点半,隔离病房里对讲机响起。
武汉方言里,刚出生的宝宝叫 " 毛毛 "。
一扇门打开,护士吴群小心翼翼地将乐乐抱进来,轻轻地放在婴儿辐射保暖台上。
乐乐闭着眼,哇哇直哭。他刚刚出生,剪断脐带清洗干净就被送过来了。
" 从隔壁的市妇幼保健院送过来的,他妈妈确诊了," 几名护士围着乐乐,称体重、量头围、检查四肢 ……
" 这个毛毛长得不错,一看就是足月生的," 护士长许静一起帮忙,把孩子送到疑似病房的温箱里。
舒适的环境,可能给了乐乐一些安全感,他渐渐平静,不哭了。
隔壁还有个 " 毛毛 " 只比他大一天,眼睛还没有睁开。安静地躺在温箱里。
" 这里以前是母婴同室病区," 许静说,虽然以前住在这里的孩子也是生病的,但还是可以和妈妈住在一起,就是为了母子亲近,让孩子有安全感。即使是无陪护的早产儿病房,也会有 " 袋鼠抱 " 活动,让爸爸妈妈能走进病房,抱抱自己的孩子。
但现在,一切变得不一样。
大人的床全撤了,只留下温箱,空荡荡的。医生和护士 24 小时守着这些 " 毛毛 "。
安安 出生 26 天:
扎针!3 名护士围着他找血管
嘀!嘀!嘀!
隔壁房间传来监护仪报警声,值班医生迅速冲进病房。一番紧张的检查、安抚之后,安安的情况稳定下来。
但他还是哭个不停,委屈地咧着嘴。
" 这是从别的医院转过来的,还不到一个月大,不但是新冠肺炎疑似,还肠穿孔了。" 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主任曾凌空轻轻地安抚着安安," 刚做了手术,什么也不能吃,这是饿得哭。"
要扎留置针,给孩子输静脉高营养液。两名护士长一名护士一起围着,抱着安安的小脑袋,仔细地找血管。平时一个人很容易就搞定,现在戴着手套没手感,护目镜又看不清。新生儿血管很细,扎针要特别小心。3 个技术娴熟的高手,讨论了好几分钟,终于选准位置,一针穿刺成功!
彤彤 出生 15 天:
核酸检测阴性,却一度危重上了呼吸机
这里的孩子,妈妈都是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
作为人群中年龄最小的人,新生儿本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功能较弱,救治难度大。在以往的 SARS 和 MERS 的治疗经验中,并没有新生儿的救治经验能够参考。
1 个多月的救治中,曾凌空发现,虽然新生儿感染的比例不高,大多数病情较轻,但这种病毒也实在狡猾。
88 床的彤彤,虽然胸片以及临床症状来看,是新冠肺炎,但核酸检查做了几次,却一直是阴性。送过来的时候,他就呼吸困难,后来一度状况很不好,甚至都上了呼吸机。医护人员轮班守护,5 天后总算好转。
还有一个 " 毛毛 ",之前已经治愈回家。儿童医院的出院标准,比国家公布的诊疗指南的规定更严格,不仅做咽拭子,还做肛拭子。没想到,出院过了几天,孩子又发烧,再次送了进来,检测呈阳性。
91 床是个壮实的 " 小伙子 ",出生快两个月了,能吃能睡,每次喂奶都裹着奶瓶不肯松开,小胳膊小腿也有力量,看起来很健壮。可就是核酸检测一直呈阳性,小家伙只好继续在这里呆着。
一排排空温箱," 这是我们的勋章 "
截至 3 月 9 日,武汉市儿童医院共接诊了 52 个疑似、确诊的新冠肺炎新生儿,已有 32 个新冠肺炎新生儿出院。另外,有 4 个上过呼吸机的重症患儿已经全部脱机。
" 治疗效果良好。新生儿脆弱,但修复能力也强。" 曾凌空说,因为面对的是新生儿,用药要特别谨慎。没有给孩子用那些成人用的抗病毒药,怕会有副作用。更多的还是依靠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
每个病房里,24 小时都有人值守。孩子太小,不会说话。不过,这里的医护人员,个个都是 " 婴语 " 高手," 孩子们大多数时候,都很乖很安静。如果哭了闹了,那就是有哪里不舒服,也可能是饿了,或者是要换尿不湿。" 杨薪瑜边给孩子做抚触,边 " 翻译 "。
有时候,孩子的小手还会握住她的手,抓得紧紧的。" 能感觉到有一股力量在传递。"
在病区的走廊里,一排排透明的温箱闲置着。最忙的时候,这里同时收治了 27 个新生儿患者,温箱都不够用,现在一下子空出 10 来个。苦苦奋斗了 1 个多月的医护人员,终于可以喘口气。看着这些空温箱,他们很自豪," 这是我们的勋章!"
(文中孩子均为化名)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特派记者 孙兰兰 / 文 顾闻 / 摄
(编辑 张宇 高霞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