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3-14
深晚报道|坪地战疫先锋:社区党员干部牢守防疫“最后一公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社区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主战场。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龙岗区坪地街道广大社区党员干部始终坚守防疫一线,连续作战、任劳任怨,成为居民群众的贴心人,全力守住疫情防控的 " 最后一公里 ",换来社区居民的暖心和安心。

高桥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志强:

暖男书记感染了更多人参与抗疫

大年初五一大早,整晚没睡的张志强将高烧不退的女儿交给了妻子。作为高桥社区党委副书记的他,毅然站在了惠盐高速卡点值勤点,还主动申请去了防疫责任最重的高危大巴组,上车为乘客测体温。" 志强,决定抽调你到食环中心负责防疫物资分配。" 对于频繁的抽调和不断叠加的任务,张总是朴实地说一句:" 谢谢组织的信任,我是党员,是革命的一块砖,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疫情发生以来,张志强就这样一直奔忙在社区、街道的各条防疫阵线上。

在社区围合的卡点,每天下班高峰期时,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查看进入人员的二维码,仔细询问出行轨迹,耐心为每一位居民测量体温。担心下雨淋湿居民快递,他撸起袖子就将快递搬到岗亭,张志强做事总是亲力亲为,还非常照顾同事,大伙儿私底下都称他为 " 暖男书记 "。受张志强的感染,越来越多的社区党员、企业党员、居民群众参与到社区抗疫工作中来。

围合卡点扎堆群众有怨气、换班交接有漏洞、扫楼时信息核对耗时长、园区和企业卡点防控力量有限 …… 对此,张志强都想尽办法提出初步方案,提交党委讨论优化。如今,高桥的卡点优化了交接班流程、检查指引、制作了出入卡,现场通行加速了,居民点赞了;出租屋 " 一栋一档 " 居住信息表加快了扫楼速度、提高了效率,同事点赞了;发动 10 个园区、企业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加强了社企疫情联防联控力量,园区、企业点赞了。

坪西社区网格站站长范志浩:

抗疫 " 急先锋 " 一边摸索一边优化服务

" 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好了,居民就少一分担忧,多一分安全。战疫还未结束,时刻不能放松,仍需坚持,共克时艰。" 时间倒回到大年初一,范志浩作为党员和网格站站长,义不容辞地做起了抗疫 " 急先锋 "。全面摸查、谨慎预判、快速响应,范志浩迅速排查疫情发生地返深人员情况,积极联系社康医生和警务室做好社区 " 三位一体 " 工作。

面对社区面积大、群众较多、网格员较少的情况,范志浩提出 " 三位一体 " 生活管事员需依托中网格的力量,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的作用,让中网格成员都参与到 " 三位一体 " 管理工作,确保每一位居家医学观察人员都能得到一对一的管理服务。同时为增强网格工作人员的防疫知识,他主动收集疫情防控要点及重点注意事项,提前部署,筑起大家心理上的铜墙铁壁。

3 月 3 日,范志浩接到网格员反馈,辖区有一名留深的疫情发生地籍贯人员,因租房合同到期无法续租,又担心自己无法到周边找房子,一时间特别着急。范志浩第一时间向社区领导汇报,向社区干部工作人员了解哪里有房源,并协调附近卡点让该租客进去找房,同步向多个居民小组了解是否有空房出租等。" 集多方力量,第二天我们就协助该租客找到了房子,居民安心,我们也放心了。" 范志浩说。

坪西社区网格站副站长萧贵平:

守护 " 家园 ", 社区没有他不知道的角落

范志浩有一位 " 最强拍档 " ——坪西社区的网格站副站长萧贵平。萧贵平对社区环境、人口居住等信息十分清楚,社区的每个地名、每个角落没有他不知道的。可以说,坪西就是他守护的家。自社区开展疫情发生地抵深人员的 " 三位一体 " 管理工作以来,他便成为了前线负责人,每日做好追踪筛查工作,登记相关信息并与社康做好对接,落实抵深人员的居家医学观察工作。

每天萧贵平都会与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接触交流,收集他们的健康数据。每次新排查出需要居家医学观察的人员,萧贵平身上的任务就会加重一分。没有一丝松懈,也没有一丝埋怨,萧贵平一直做好细节工作。并主动关心居家医学观察人员,还通过网格帮他们购买生活用品、防控物资等,确保他们的生活需求。

"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 萧贵平还负责移送疫情发生地返深人员到健康驿站,或到健康驿站接送他们回到社区居家观察。无论是白天还是半夜,他都会到现场把人员送到指定地点,认真细致地追踪每个人的情况,直至其安全解除医学观察。在这个岗位上,加班已成常态,电话 24 小时在线,有紧急情况随时处理,用自己的 " 辛苦指数 " 换取社区居民的 " 安全指数 ",萧贵平跟千千万万个一线同事一样在坚守。

深圳晚报记者 李其聪 通讯员 王毅龙

相关标签

党员干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