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万潇漪 记者 严君臣)3 月 10 日上午,启东交警城区一中队副队长沈金凯和民警李伟因公前往安徽亳州出差。因为当前仍处于严格疫情防控期间,两名民警需全程驾驶警车来回。为了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他们星夜兼程,在一天时间里往返 1200 公里。而他们沿途的 " 旅行日记 ",也是千千万万交警的 " 日常 ",发布在网上后感动了许多网友。
△单程就要 600 多公里
据介绍,出发前,两名民警准备了充足的泡面和矿泉水,打算尽量不去公共场所,能在车内解决的就在车内解决," 当时看一眼导航,单程 620 多公里。往返就是 1200 多公里。" 随后,警车稳稳驶入启扬高速,大约是受疫情影响,高速上车辆很少。行驶到扬州境内时,前方路面突然被风吹起了一大片蓝色物体,驾车的沈金凯眼疾手快刹车、打方向盘完美避过。
李伟回忆道,当时避过了之后,沈金凯就在前面的应急车道上停了车,喊他一起下车。他往后视镜里一看,那块巨大的蓝色雨棚布正在风中飘着,挡住了一大半的车道。他们两个人下车后,往回跑了几十米,才发现那雨棚布比想象中更大,足足有十几米长,六、七米宽,这要是飘起来,正好挡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上,后果不堪设想。等到路上车子没有的空档,他们跑上去一起拉着雨棚布往路边拖,没想到那个雨棚布又厚又重,上面还都是油污。他们两个人费了很大的力才将雨棚布拖到路边,回到车上才发现两个人的制服前面都蹭满了油污。
△路上处理雨棚布
中午十二点半,两人在服务区接了点儿热水泡了面,在车内匆匆吃完,便继续赶路。下午四点半,两人终于抵达目的地亳州利辛县。在与当事人联系后,双方约定在当事人所在村的医务室前面场地碰面。等做完笔录时,太阳已经下山。
" 做完笔录其实天已经黑了。我俩商量着说是去这儿的县城住一夜还是连夜赶回启东。但转念一想,我们毕竟是每天接触老百姓的交警,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刻,还是要注意保护自己、做好防护,不能把危险带给老百姓啊。" 沈金凯说,最后他们都选了连夜赶回启东。
△深夜处理路上突发交通事故
行驶到宁洛高速蚌埠路段时,前方车辆突然开始急刹。警车开上前才发现,前方发生了一起七车追尾事故,后方有车辆紧急避让不及,又发生了一起两车剐蹭事故。当时天色已经很黑了,驾驶员、乘客们还三五成群地站在事故车边上,有打电话的、有从车里拿东西的、有在那边争对错的。
" 不好,这样要出大事的!" 操心惯了的沈金凯赶紧打开了警车的顶灯,把车停在应急车道上。他们两个人迅速穿上反光警服,又从警车后备厢里拿出反光锥筒跑向事故现场。到了现场,沈金凯戴着口罩一路驱散人群,提醒大家快点全部站到公路护栏外面去,不要站在事故现场。李伟则拿着反光锥筒设置了简易的安全区,然后拿着爆闪肩灯对着来车方向挥舞提醒车辆注意。
△现场做笔录
很快,现场的群众都跟着沈金凯转移到了公路护栏的外面。确认没有人员严重受伤后,他们又快速的把每辆车里面看了一遍,确保没有人被困在事故车辆内,又把后方轻微剐蹭的两辆能够移动的车辆指挥开到前方的应急车道,清理出车道,保障车辆能够通行。随后,他们分了下工,沈金凯负责在前方警戒,李伟则负责和护栏外的那些群众一起,如果有突发情况通知群众往下跑。他们在现场等了三、四十分钟,等安徽的高速交警到达事故现场后才离开。
等到离开现场,他们才发现此时已经是夜间的 11 点了,而他们连晚饭都还没来得及吃,饥肠辘辘。到了瘦西湖服务区,两人终于吃上了当天的 " 晚饭 " ——泡面,并且留下了一张合影。
△在服务区合影
凌晨近三点半的时候,两人终于安全回到中队。" 千里的奔波确实很累,特别是还遇到了半夜那个事故。但是我知道我是个交警,在群众危难的时候,我一定要站出来。" 李伟说。
(通讯员供图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