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疗队:
穆传勇,苏大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石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主治医师
冯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黄石医护人员:
杨博,黄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访谈时间:3 月 14 日
△三名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队员与黄石市中心医院医生杨博(左一)
在黄石市中心医院主楼 14 楼呼吸内科病区,有两个医生团队,一个是黄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团队,一个是江苏医疗队呼吸内科医生团队。在江苏团队到来之前,作为黄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行政副主任,杨博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江苏团队的到来,让他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
刚来就对杨博留下深刻印象
穆传勇说,杨博的个性非常 "nice",业务精,脾气好,也是非常低调的一个人。
△杨博
" 进入黄石市中心医院,到 14 楼第一个认识的就是杨博。" 冯健说,杨博非常认真、踏实、热情,冲锋在前。
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刚开展时,医院有些规章制度不是太合理,有些工作可能会有缺口。冯健说,这些缺口杨博总能补充到。" 经常这个事情并不是他来管,那个事不是他管,慢慢就归口到他这边,都接下来了。"
江苏团队的到来,让他终于松了口气
杨博是黄石本地人。黄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第一批冲上一线的,他被调到当时的定点医院黄石市传染病医院,所在病区收治了 40 个病人,他负责管理。随着重症危重病人越来越多,他又调到危重病区做医疗组长。
随着病人继续增多,中心医院也作为了定点收治医院。于是杨博又被调回中心医院 14 楼。同时该院还开设了五个新冠肺炎疑似病区。当时,黄石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已经支离破碎。" 大部分已经分流出去支援,十六七个医生还剩六个在本院。" 杨博除了负责 14 楼业务,每天还要负责本院五个留观病区病人的筛查、诊断和治疗。还要对口四个乡镇卫生院,里面所有发热病人的诊疗处理和下一步处理,都需要他提出意见。
夜班分一值、二值,一值不确定的都要询问二值。二值基本都是落在杨博肩上。他已经快 50 天没回家了。
江苏专家没来的时候,杨博基本上 24 小时一直在工作,是 " 抽空睡觉 " ——没电话就赶快睡一下。他还说过一句话:" 不知道我明天起床起不起得来,要是爬不起来那就算了,爬得起来就继续。"
自从江苏团队到来之后,减轻了杨博很大的负担,他就不用负责 14 楼重症病人救治了。日常的业务都由江苏团队来接手。
双方合作后,科室业务氛围很融洽
△穆传勇
穆传勇说,在江苏团队没来之前,黄石的工作做得也是相当不错,包括在病人诊治、病死率控制方面等,这些和黄石同仁前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石磊
石磊说,进来之后,大家感觉也比较顺利。有些当地医院的流程,本来还是陌生的。跟杨博一沟通,顺利地就解决了。
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主要依靠两个科的医生,危重症的抢救是 ICU 重症医学科医生,重症和常规治疗主要靠呼吸科医生。杨博说,这时候显得呼吸科医生非常重要。
在江苏团队进入后,对病人全方位照顾。前段时间,不少危重病人经过治疗从 14 楼顺利出院了。出院以后,江苏医生通过微信、电话,还要每天进行回访,包括到隔离点后的日常生活、状态,都在继续关注。江苏团队的成炜、赵瑞峰等,还参与会诊任务。
现在危重病人逐渐出院。每天上午查完房之后,大家就互相交流。杨博认为,单独一个医生处理有缺陷,现在是每天都在进行专家讨论。原来没有新冠肺炎之前,也做不到这一点。
冯健说,他最近刚和杨博讨论,打算在学术上合作做一些事情,比如康复病人后期的诊疗研究。
黄石渐渐 " 活 " 起来了,把酒言欢指日可待
△冯健
冯健今年 52 岁,比杨博正好大 12 岁。
14 日早晨,冯健吃早饭时遇到杨博,在病区大家都戴口罩帽子,见不到平时的样子。" 我开玩笑说,‘我比你大,你头发比我还少。’ "
如今黄石逐渐放开疫情管制,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秩序,路上人开始多了,黄石市中心医院普通门诊也开了。
杨博说,江苏专家肯定要回去的。对有些江苏同仁,彼此从头到尾只见过戴口罩的样子,也许在大街上脱掉口罩,互相都不认识,他们非常感谢江苏专家对黄石的医院和人民的帮助。非常希望大家日后再到黄石来," 我们尽地主之谊,互相把酒言欢。"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特派记者 孙玉春 邓雯婷 / 文 王光强 / 摄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