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3-17
全省首部!淮安6月起施行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见习记者 李子璇)《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于 6 月 1 日起施行。这是全国运河沿线城市第四部、江苏省第一部专门针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这部条例于 2 月 28 日获淮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3 月 3 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

△淮安市人民政府网站截图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即将施行的《条例》共 5 章 39 条,针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传承、利用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保护范围,理顺了保护职责,规范了规划编制,实行了保护名录管理,提出了保护利用举措。

△洪泽湖大堤

据介绍,《条例》旨在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传承利用,对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发掘,鼓励加强对以淮剧、淮海戏为代表的传统戏剧,楚州十番锣鼓、金湖秧歌为代表的传统音乐,洪泽湖渔鼓为代表的传统舞蹈,淮扬菜烹制技艺为代表的传统技艺等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和推广,还要加强对大运河综合治理。

△明清两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管理机构——总督漕运公署遗址

对洪泽湖渔文化、白马湖民间歌舞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文化生态保存完整的区域,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推动建设渔文化和民间歌舞文化生态保护区。对存续状态较好、具有市场潜力和发展优势的淮扬菜烹制技艺、博里农民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生产性保护。

△清口枢纽遗产区— U 字型古运河河道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条例》强调依托历史街区、码头古渡、河湖湿地等原真性景观,培育红色主题游、漕运文化体验游、运河水上风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游等旅游精品线路,支持举办行走大运河、运河龙舟赛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还利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以及大运河沿线景区景点、古镇古村、名人故居等场所,通过举办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大运河文化创意集市、大运河美食嘉年华等文化主题活动,讲好淮安运河故事,传播淮安运河文化,促进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淮海戏

《条例》还规定了建立大运河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协调机制,统一领导和协调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建立大运河保护责任清单制度,落实政府有关部门的主体责任和工作职责,形成通力合作保护运河文化遗产的协调管理制度。(部分图片来自淮安旅游)

(编辑 王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