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3-17
深晚报道|中山七院发现女医护人员情绪反应水平高于男医护人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容易看到正处于某种情绪状态里的女性同胞。耳边也会时不时飘过对于女性情绪表现的评价,譬如 " 女性容易情绪化 "。然而,真相呢?真相的确如此。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医学人文部在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 " 人文关怀工作 " 过程中,关注了性别在情绪反应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问题。果不其然,女性一线医护人员的焦虑 ( t=-2.36, p<0.05 ) 、抑郁情绪 ( t=-2.71, p<0.05 ) 水平显著高于男性一线医护人员。

据了解,国外的研究人员 Hofer 等人在一项神经成像的研究中证实:在经历负性情绪时,相比较于男性,女性双侧颞上回和小脑蚓部区域展现出更强的神经激活反应。同时,有研究进一步发现,当面对中等程度的负性刺激,女性会产生显著的情绪反应,而男性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研究人员将负性刺激像做美食拆骨肉一般,将引起情绪反应的负性刺激拆分成了三档:高强度的负性刺激、中等程度的负性刺激,以及无负性或中性刺激。

对于高强度的负性刺激,男女的情绪反应是一样的强烈,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对于中等程度的负性刺激,女性的情绪反应是要强于男性的。换句话来说,如果一家医院里频繁地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男性和女性医护人员都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但是,当情景中的负性刺激程度降低,譬如确诊病例很少或没有,基本都是疑似病例的情况时,此时可能表现为女性医护人员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而较少男性医护人员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

据悉,中山七院的此项研究旨在让社会各界更好地去认识女性一线医护人员的情绪反应特点和情景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可采取真正适宜的措施更好地呵护和关爱她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面对环境中存在的任何风险或负性刺激时,个体能够及时地做出情绪反应,也可能是适应性提高的一种表现。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张欣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