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特派记者 于露)"E1-6 污染区的全体医护人员你们好!我是你们的病人,你们是我的亲人,也是我的恩人。在这段时间里,有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你们细心照护下,我的病情明显好转 ……" 近日,江苏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南京鼓楼医院护理部助理王清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它出自一位 67 岁的重症老人之手。令人动容的是:老人近视 1000 度,又丢了眼镜,竟然在病房里悄悄地写出了满满一页的感谢信。
△感谢信
沈阿姨是 2 月 26 日从其他医院转进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她的管床医生,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唐健告诉记者,沈阿姨是重型新冠肺炎病人,来的时候喘得非常厉害,只能两个字两个字地讲话。之前她觉得自己病情越来越重,不太有信心。转过来之后,经过 3 到 4 天的治疗,症状缓解了一些,她自己也觉得气力足了,因此非常感激治疗照顾她的医护人员。
一开始,唐健并不知道沈阿姨近视。3 月 18 日,唐健去病房查房,告诉沈阿姨,可以根据舒适度自己调整氧气的流量。" 吸氧装置就在她的后面,隔着大约三四十公分,但是她说她看不清,我就很奇怪。一问才知道,她是 1000 度的近视,眼镜在转院前丢了。" 唐健赶紧询问老人家里是否有备用眼镜,能不能找人送过来,但是老人说,自己的老伴在住院,儿子媳妇都在隔离。唐健很着急,同样戴眼镜的她,知道没有眼镜就没有感全感。她和同事们都想尽力帮助老人找到一副眼镜。
△沈阿姨
更让医疗队队员们没想到的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收到了老人所写的感谢信。3 月 19 日,王清在病房查房时,被沈阿姨叫住," 她说你来,我给你一个东西,我写了一封感谢信。" 收到信的王清一下子愣住了," 我听说她 1000 度近视,又没有眼镜,当时真的特别感动。每一行都很工整,她说她看不见写得不好,实际上写得很好。要知道她本身还喘,写每一个字都挺费劲。后来,我把信贴在了护士站的感谢信栏里。"
王清甚至很难想象出沈阿姨写信的场景," 我想她写信的时候应该是蛮艰难的。俯在桌子上,可能写一段就得休息一会。虽然她现在体力已经比之前好很多,但还是会喘。"
△工作中的唐健
看到信,唐健也非常感动。" 我们收到的感谢信,多数都是出院的患者写的。沈阿姨现在的情况和来的时候比,好一些,但仍然需要好好治疗,这时候她还想到感谢医护工作者,我很感动,我们觉得她一直以来也配合得很好。"
△戴上眼镜的沈阿姨
3 月 24 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同济医院当地护士长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沈阿姨在两天前收到了一副从北京寄过来的眼镜。唐健说,收到眼镜的沈阿姨很开心,已经戴上了。" 她说以前都要摸着吃饭拿东西,戴上眼镜以后方便多了,也能看清楚我们了。"
(采访对象供图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