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武汉 " 解封 ",标志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社会、各行各业、众多个人的轨迹和命运。即日起,现代快报推出 " 全力以‘复’ " 系列报道,关注一些行业和个人的故事,关注他们如何应对变局、危中求机的做法和尝试。期待他们都能迎来属于他们自己的春天。
现代快报讯 到了 4 月中旬,筋疲力尽的陈盛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鏖战。抢工人、抢采摘,和茶树上不断生长的嫩芽抢时间。" 明前茶的采摘期已经过去了,心里反而没那么着急了。"
陈盛峰是南京市溧水区峰瑞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和茶叶打了近 30 年的交道。2005 年,他从 100 多户茶农手中租来了 700 亩茶园,种的都是南京雨花茶。
△陈盛峰在茶园
这片茶园,年产量可达一万公斤。但是,他怎么也没料到,今年的开春会是这样。不仅天公不作美,受疫情影响,采茶工人短缺,明前茶的采摘量下降了 20%。
天天刷新闻,想第一时间了解疫情
近 3 个月以来,陈盛峰的心情就像过山车。
春节期间,疫情暴发,那也是陈盛峰最着急的时候。" 每天都在刷新闻,就是想第一时间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
茶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量。那段日子,陈盛峰因疫情被困在位于南京禄口的丈母娘家,但心思全在溧水的茶园上。" 天天给各个地方的采茶工人打电话,问他们当地的防控到什么程度了,3 月份能不能出得来。"
直到 3 月初,看到形势逐渐明朗,陈盛峰的心里逐渐放松下来。3 月 1 日,他就跑去溧水芮家村村委会,提出复工申请," 天气暖和,茶叶开采时间要提前。"
△溧水茶园
申请很快得到批复。3 月 14 日,对于陈盛峰来说是个大日子。一大清早,他就来到茶园,见证今年的第一次春茶采摘。" 那个时候,外地的工人都还没有过来,我们就临时在溧水当地招了工人,当时还算够用。"
用工成本增加,抢工人就是抢采摘
随着嫩芽新长,陈盛峰的茶园里渐渐人手不足。接外地的工人过来,今年成本要涨不少," 首先工资肯定要涨,而且外地的工人都是包吃、包住、包来回车费,雨天也要给基本工资。疫情期间,工人都是自己包车来,还要隔开来坐,一辆车只能运一半的人,路费直接翻倍。以前,从河南过来,一个人路费只要 150 块,现在要 300 块。"
陈盛峰往年用的采茶工人,大多来自安徽临泉、蒙城县,苏北的泗洪、金湖、洪泽这几个县城,还有一些河南人和溧水本地人。
△采摘茶叶
" 由于疫情,安徽那边的工人都过不来。" 于是,陈盛峰赶紧拜托泗洪那边的采茶工,从当地多找些老乡过来帮忙。但是,江苏的茶采摘标准非常高,采摘手法上要求不能掐,提手采,而且鳞片、鱼叶、紫芽叶、破损叶、虫咬叶都不能采," 新工人过来要培训两三天。"
茶不等人。3 月 20 日左右,一辆辆大巴车载着苏北、河南的工人陆续来到溧水。" 加上本地的,有 300 个工人了,基本够用。"
雨后茶叶疯长,一天一个样
陈盛峰读书的时候,学的是茶学,所以在茶园管理上也讲究科学配比。" 发芽早的、中的、晚的,品种要搭配着种。" 陈盛峰说,他的茶园里,早的占一成,中的占七成,晚的占两成,茶叶的采摘期可以一直持续到五月底。
3 月下旬,占比最大的那一部分中期茶叶进入开采期。" 陆陆续续下了 6 天雨,6 天我们要少采多少茶啊!" 更让陈盛峰着急的是,雨水一下,茶叶 " 噌噌噌 " 往上长,一天一个样。" 天一晴,就是打人海战的时候。但是那时,我们还缺五六十个采茶工。"
△茶树
安徽工人还是没有过来,陈盛峰只得自己想办法。为了让工人使劲干,和往年同期相比,他把每斤茶青的价格提高了 20%,也就是 140 元。要知道,5 斤茶青,才可以炒出一斤茶叶。" 工人自己会算账,价格高了自然愿意干,从天亮采到天黑,雨天也趁着不下的间隙,来采四五个小时。"
靠着涨工钱,陈盛峰在和时间赛跑,提高明前茶的产量。另一方面,陈盛峰积极地和溧水当地政府协调,政府原则上同意,扫健康码可以放行。3 月底,又有 20 多位安徽工人来到茶园。但是," 今年明前茶产量还是下降了 20%。"
陈盛峰说,疫情只是把茶业用工难的问题放大了,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存在。" 上世纪 90 年代初,南京最早的那批采茶工人,现在大部分都转行去做绿化工人了,只有不到五分之一,仍然在坚持采茶。" 由于采茶是季节性工作,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而且还是田间劳动,所以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做,采茶工人多为中老年人,以女性为主。" 随着社会发展,会越来越缺采茶工人。"
△采茶
疫情之下,茶人如何突出重围?
晚上 11 点,陈盛峰在位于南京下马坊的茶厂里刚炒完茶,决定再去溧水茶园看看。" 不放心啊,要去看看工人的体温有没有按时量,看看茶摘了多少了。"
3 月下旬,倒春寒带来了一场降雪,急坏了陈盛峰。" 从福建武夷山到安徽六安到连云港,整个江南茶区都有雪,我看到外地有的人穿着雨披采茶,有的贴暖宝宝采茶。" 那天晚上,陈盛峰连夜赶到了溧水。所幸,溧水的雪不算大,茶园没积雪,没有造成损失。
△等待炒制的茶叶
现在,茶厂里的雨花茶几乎是每天炒多少,卖多少。而往年,陈盛峰是要留 20% 的库存的。" 原本这些茶是要保证一年供应的,现在没有库存,过了茶季,我就没有东西可以卖了,会造成客户流失。"
明前雨花茶一般卖 5000 块钱一斤,和一些老顾客商量后,今年,陈盛峰一斤涨了 200 多块钱。" 我们的盈利点就是在明前,过了 4 月中旬,一斤的价格就只有几百块钱了。清明之前叫礼品茶,之后就叫口粮茶了。"
陈盛峰算了一笔账,茶园一年要养几个人除草,连肥料要 50 万,加上租金成本快 70 万了,这还没有算采茶的费用。尽管他的茶园规模,在行业里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疫情之下,今年的情况不容乐观, " 能活下去,但没有多少现金流。"
这绝不是个例。" 今年,茶叶行业规模越大,压力越大。" 陈盛峰的朋友圈里,汇聚了半个茶叶江湖。
" 安吉、宜兴、苏州、杭州的茶人,都有同样的感受,采茶用工越来越难了。比如南京六合平山林的一个茶人,有 2000 亩茶园,招不到外地采茶工,每天用车去各个村接本地的工人来,晚上再送回去。" 在朋友圈里,陈盛峰看到有些地区的采茶用工,来回路费都是当地政府出的," 特别羡慕,这些路费看着不起眼,算算也要小两万块钱。"
△采茶工采茶
据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统计,南京现有茶叶种植面积 12 万亩,全市 50 亩以上的规模雨花茶生产企业有 103 家,目前已经全面复工复产。为了应对用工缺口,各区间相互协调本地工人,积极对接外地茶工。
面对今年的困境,陈盛峰也在奋力突出重围。" 明前茶产量下降,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适当增加中档产品,采摘标准稍微放松一点,增加采摘量。" 由于产量下降而造成的资金缺口,陈盛峰希望通过一些副业来弥补," 溧水茶园里还种了很多绿化苗木,我们会找一些小型的绿化工程、绿化养护项目,来进行‘体外循环’,弥补这部分损失。"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张然 李鸣 / 文 袁俊帆 / 摄
(编辑 魏如飞 蒋文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