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4-01
深晚荐书|足够文艺 足够清新 这套胶囊式传记展现七个至今饱受争议的天才灵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这是一套口袋书,叫知人系列丛书。又是一套传记书,叫胶囊式传记。它轻巧好玩,内容生动明快,但绝不是 PPT。它貌似八卦又不止于八卦,更像是一个个饱含争议的灵魂的彰显。它可以让你在三天里轻松读完,又收获满满,刷新认知。

它就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刚刚推出的小文艺口袋文库。

这套文库七本,记录了七个天才灵魂,包括《爱伦坡:有一种发烧叫活着》《大卫 • 林奇:他来自异世界》《塞林格:艺术家逃跑了》《阿伦特:活在黑暗时代》《卢西安 • 弗洛伊德:眼睛张大点》《希区柯克:他知道得太多了》《梵高:一种力量在沸腾》。

爱伦坡活了四十年,发烧了四十年

埃德加 • 爱伦 • 坡是一位严肃的诗人、侦探小说教父,也是一个死于贫困的醉鬼,是当时最成功又最臭名昭著的作家。他在四十岁时穷困潦倒,醉死在大街上。死前留下他用英语创作的一系列伟大作品,从令人毛骨悚然的《告密的心》到第一部现代侦探小说《莫格街谋杀案》,再到标志性的现代诗歌的开山作《乌鸦》。

书作者保罗 • 柯林斯是当今最活跃的历史学家之一,在他笔下,这个神秘而矛盾的人物以一个天才的形象出现,被艺术抱负和不世之才驱策,又毁灭。柯林斯阐释了爱伦坡的巨大成功和最大的失败,甚至挖掘出坡用神秘的匿名出版的第一部小说。爱伦坡活了四十年,每天都在发烧。这本书名带着 " 发烧 " 的传记,目光敏锐,富有同情心,构建的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曾被誉为 " 美国的莎士比亚 " 的男人。

《爱伦坡:有一种发烧叫活着》

保罗 • 科林斯 著 王青松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年 3 月

对大卫 • 林奇没法轻易定义,只能容许 " 做梦的空间 "

对大卫 • 林奇没法轻易定义,对其作品也是如此。他是备受推崇的流行文化偶像,电影工业的局外人。林奇的电影取材于他的潜意识,并作用于观众的潜意识,彼此矛盾的情绪在他的作品中结合在一起,融汇成似曾相识却又有如迷一般不可解的影像。

丹尼斯 • 林提供了观照林奇及其作品的视角:经年累月的神秘与崇高之谜,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创造能量,美国观念以及善恶理论。这本书的精神和它的主角是一以贯之的,给人暗示,而非提供明确答案,就像林奇本人所说,容许 " 做梦的空间 ",呈现那些未知与不可知事物的魅力。

《大卫 • 林奇:他来自异世界》

[美]丹尼斯 • 林 著 沈河西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年 3 月

塞林格的 " 麦田 " 其实也是避难所

J.D. 塞林格至今被视作最具神话色彩的作家,1951 年出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点燃了几代青年心中的叛逆和激情,成为青年文化经典。他同时也是《纽约客》的长期作者,另两部短篇小说集《弗兰妮和祖伊》和《抬高房梁,木匠们》,推出了当代文学中自省、健谈的新人物类型。他 1953 年的突然隐居同样具有爆炸性,贯彻隐居长达半个世纪,更成为人们牵肠挂肚的传奇。

贝勒的探寻,从塞林格童年的公园大道出发,访遍他在曼哈顿的各个 " 神迹 ",采访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游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直到他人生最后的避难所。大量调研的成果比之前那本公认的塞林格传记走得更远,更丰富。作者和传主出现的一丝时空折叠,也是基于两人同城的伟大主题。

《塞林格:艺术家逃跑了》

[美] 托马斯 • 贝勒 著 杨赫怡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年 3 月

阿伦特具挑衅性的声音,也免不了被挑衅

汉娜 • 阿伦特是最天才又最具挑衅性的声音之一,有人称赞她是智者,有人谴责她是骗子。阿伦特也是一个充满内心矛盾的女人,纽约著名传记作家安妮 • 海勒,用快节奏又全面的方式,描述了她内心矛盾的来源和她的最大成就,从混乱的童年,到她所谓 " 有意识的贱民 " 阶段——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不会 " 因为社会的不认可,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不会为了赢得认可而 " 不惜一切代价 "。

这本书是海德格尔《黑色笔记》(2014 年)爆炸性出版后,对他和阿伦特情人关系的扑朔迷离做了更新,令读者对阿伦特的认知更多了一层唏嘘。

《阿伦特:活在黑暗时代》

[美]安妮 •C• 海勒 著 张乐腾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年 3 月

在画布上打破弗洛伊德真实的幻象,并重构他的真实

卢西安 • 弗洛伊德被誉为 "20 世纪毕加索之外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生活和他的创作一样迷乱。赌博,猎艳,不停地画妻子的裸体、孩子的裸体和自己的裸体。弗洛伊德结了两次婚,留下数不清的孩子,也画过数不清的人,从密友兼竞争者弗朗西斯 • 培根,到超模凯特 • 莫斯,再到伊丽莎白二世。他有时要花费几年完成一张画,让模特坐上数不清的钟头。所有这些的意图永远只有一个:张大眼睛,揭露隐藏的性格。

这是弗洛伊德的首部传记,充分展示了画家如何将创作和生活合为一体。作者菲比 • 霍班让传记成为解构艺术的一种方式——艺术的影响,以此展现弗洛伊德是如何在画布上打破真实的幻象,并重构他的真实。

《卢西安 • 弗洛伊德:眼睛张大点》

[美]菲比 • 霍班 著 罗米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年 3 月

希区柯克将自己的恐惧转变为晒出人类恐惧的底片

阿尔弗雷德 • 希区柯克精于制造悬念,更擅长把控人心,这都与他的童年 " 创伤 " 息息相关。在现实生活和影片里,他不愿臣服于理性,恐惧呈现于多个方位:害怕犯错,害怕被戏弄,害怕自己太过聪明,也害怕自己不够聪明。他的终极恐惧恰恰是,害怕自己投身电影是一个错误。

这是一部简明易读,内容详实的传记。作者迈克尔 • 伍德赋予其标志性的机智和博雅的笔触,讲述了容易受惊的希区柯克如何成为一个大师,又如何将自己的恐惧晒出人类恐惧的底片。

《希区柯克:他知道得太多了》

[英]迈克尔 • 伍德 著 杨懿晶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年 3 月

梵高身上住着两个人

梵高的身上住着两个人:一个天赋异禀,细腻而优美;另一个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幸福仿佛受到诅咒,不幸总是如影相随。在经历一系列令人心碎的事件后,他的艺术创作却在最黑暗的星空中,亮起了最不朽的颜色。

朱利安 • 贝尔的叙述另辟蹊径,以简明代入式的写法,进入这位伟大的画家兼社交另类的精神宇宙中,去魅的同时,也不失同情。贝尔称:" 出于对这位伟大画家的热爱,以及对他在书信中所表现出的感人肺腑的口才的钦佩,我写了这本传记。" 在贝尔看来,梵高不仅是一位艺术天才,还是一个属于全世界的奇迹。

《梵高:一种力量在沸腾》

[英]朱利安 • 贝尔 著 付春光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年 3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