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4-02
深晚报道|再获省级荣誉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被命名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学会、广东省科技厅联合发文,决定命名全省 234 个单位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榜上有名,是深圳市 29 家入选单位之一,这也是研究院获得的又一省级荣誉。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国家生物产业园,是深圳市属事业单位,致力于开展海洋科学研究,进行科技成果推广,提供科技服务,培养海洋人才。研究院拥有实验室 2000 平方米,临海中试基地 8000 平方米,设有海洋生物研究所、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海洋生态保护研究所、海洋能源与设备研究所、海洋战略研究所和珊瑚保育中心 6 个研究机构。

据悉,研究院拥有较丰富的生态教育资源及科普教育场地服务设施,每年固定于研究院全国珊瑚保育中心 (占地 8000 平方米)及国家生物产业园海洋科普展厅 ( 占地 800 平方米 ) 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活动。全国珊瑚保育中心用于研发珊瑚人工养殖和繁育技术,配套专门珊瑚孵化、养殖池、大型水处理设备、实验室、潜水装备、水下钻机、海上珊瑚种植平台等,同时提供救助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展示。

此外研究院还配有近 2000 平方米超大公共实验平台,配置 2000 万元的高精密科研仪器设备,可定期向公众开放参观。研究院正在建设深圳海洋生态科学馆(占地 1513.692 平方米),其中科学展馆面积为 883 平方米,分为海底城市、奇幻热带鱼、珊瑚之海、红树迷宫、水母王国、龟行天下、海洋之窗七大展示区域,共 31 套海洋生物展示缸体设备,拟配备 7 套多媒体播放设备,配套 631 平方米的研学互动车间和海洋大讲堂,配备 40 套水母繁育展示缸体设备,展馆户外还配有 216 米长的海洋科普画廊,天然潮间带生物海滩(有贝类、珊瑚骨骼等),一天可以接待公众 500-1000 人。

目前,科普教育团队已自主开发出海岸潮间带、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海洋地质等 18 多个创新海洋科普课程,积极开展中小学海洋文化社、海洋舞台剧、海洋科学课等社团课。目前已完成深圳市珊瑚礁普查图鉴、一套潮间带生物识别卡片,设计一套社区海洋科普教育教材,出版《回归珊瑚礁》科普读物。

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研究院将将盘活资源、围绕国家相关政策,挖掘科普教育工作的重点,立足于基地平台资源, 实施 " 互联网 + 科普教育 " 建设工程,打造线上、线下海洋科普教育国内知名品牌;实施现代海洋生态科学馆提升工程。海洋科普馆第二期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全息影像,打造身临其境、沉浸式体验的现代海洋生态科普馆;建设 " 海洋科普流动站 ",推向社区;构建展馆课程测评及服务标准体系;筹备成立中国珊瑚保护科普教育联盟;建立健全科普教育志愿讲师队伍。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为提高我省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为我省实现 " 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 当好两个重要窗口 " 作出新贡献。

深圳晚报记者 朱冀 通讯员 王福寿

相关标签

教育 广东海洋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