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现代快报 + · ZAKER 南京联合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推出 " 最美基层医务工作者 " 全媒体行动,报道坚守防控疫情一线的基层优秀医务工作者,记录他们的工作点滴,弘扬社会主旋律。向白衣天使们致敬!向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 冯智
本期最美基层医务工作者
南京市江宁区疾控中心疾控一科科长、流行病学调查组组长 冯智
从南京市江宁区出现第一例疑似病例开始,他就带领着战友们追踪病毒,记录关于疫情的第一手资料,为疫情研判提供有力依据。企业复工了,已经奋战四十天的他,又转战为复工人员采样进行核酸检测。他就是南京市江宁区疾控中心疾控一科科长,流行病学调查组(简称流调组)组长冯智。
" 嗅 " 出病毒的踪迹,他是战 " 疫 " 路上的 " 侦查员 "
流调组的主要工作,是调查新冠肺炎患者身上病毒可能的流向和发展趋势,也就是准确搜集患者发病前后的接触史、旅行史,继而排查密切接触者。一次详细的询问,往往要持续两三个小时。同时,流调人员还需要记录患者接受治疗过程里的各种情况,包括每日体温、每日病情发展等,最后,患者出院了,他们也不松懈,要保持警惕继续追踪 14 天。
△ 工作中的冯智
疫情防控战开始后,冯智立即进入 24 小时连轴转的工作状态,医院通知一到,他就第一时间带领四人小队(包括一名检验员、两名流调员和一名司机)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一般患者去医院就诊都是白天,流调小组被通知赶去时往往已经是夜里 10 点多了。
" 每一次流调,我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担心调查对象因焦虑恐慌遗漏重要信息和线索,或是对调查问题故意隐瞒,甚至抵触。" 冯智告诉记者。有时他们需要对新冠肺炎患者的家庭成员开展相关工作,包括上门消毒、采样、流调等。但是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时,会遇上了不愿意透露地址的情况。冯智总是耐着性子,多方面考虑,反复沟通。面对疫情,他们不仅是细致的 " 侦查员 ",还是温柔的 " 辅导员 "。
△ 工作合影
不给病毒喘气的机会,他是战 " 疫 " 路上的 " 急先锋 "
2 月 12 日 20 时,江宁区发现 1 例新冠肺炎医学观察病例,冯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患者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后,他意识到了时间的紧迫,当即火速联系平台,找到 20 天内患者接触过的 200 多名乘客的联系方式,并连夜组织流调组成员给乘客打电话进行询问。天已蒙蒙亮了,他还守在电话旁,核对名单。最终他们逐一排查了所有乘客,没有发现可疑情况。
疫情期间,外出流调采样车辆紧缺,冯智就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奔波在每个 " 战 " 点。现场流调结束后,他又要马不停蹄地整理资料,撰写流调报告。流调报告既是现场流行病调查的回顾和总结,也是进一步采取措施的重要依据,不仅要详实,时效性也非常强。所以,他经常吃在路上,休息在车上,睡在办公室,只为确保在第一时间完成流调报告,为疫情研判和下达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
据悉,从大年三十开始,冯智时刻坚守流调岗位,江苏实现了确诊患者零新增后,他的工作才有所减轻。面对复工复产,他又迅速投入到对企业人员的采样工作中,继而进行核酸检测。冯智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待复工复产的企业名单,每天的采样任务更是安排得满满的。据悉,他带领组员们最多一天采集了 1500 多人的咽拭子标本。
通讯员 徐连春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刘峻 梅书华
( 通讯员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