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本书,都通往我们看世界的路。
——
第 2055 期
- 欢迎收听 -
(点击音频,聆听故事)
制作人:周梁一歌(晓峰)
1
晴天霹雳。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到了黄诗茜一家人的头上。黄诗茜的爸爸先是浑身乏力,不想吃饭。接着高烧不退,吃药打针也不见效。经检查,他患了人见人怕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这一年,黄诗茜才八岁。
她并不知道这种病到底有多危险,但她读得懂爸爸那整日愁苦的面容,读得懂妈妈那怎么也止不住的泪水,还读得懂邻居们的窃窃私语 ……
这一切无不告诉她爸爸得的不是一般的病。从大人们的谈论中,她知道要治这种病只有做骨髓移植 —— 从别人身上把骨髓取岀来 , 然后注入爸爸的体内,让新的骨髓帮助爸爸造出健康的血液。但不是每个人的骨髓都能用,一定要找和爸爸相配的。
医生说,患者的直系亲属相配的概率比较高。祖父母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妈妈和爸爸没有血缘关系,骨髓配不上对;小妹年龄太小,想救也救不了;剩下的只有她。经过化验,她的骨髓和爸爸完全匹配。
黄诗茜刚懂事的时候,就常听妈妈说,爸爸最疼爱她。她出生后,爸爸不知给她洗过多少尿布,从未嫌过脏,而且做事很细心,总是洗了又洗,冷水洗过之后,再用开水烫一下,晒干后还要烫平、叠好。
她小时候,夜里都是爸爸带她睡。冬天怕她挨冻,爸爸就先把被窝焙热,才叫妈妈把她抱过来。会走路了,爸爸牵着她的小手去逛街,不要她开口,爸爸就能从她眼神里看出她喜欢哪样玩具。爸爸给了她生命,她岂能不救爸爸的命?黄诗茜铁下心来 —— 捐髓救父!
2
可是爸爸怎么说也不同意。爸爸说,不能为救自己,伤了女儿的身体。黄诗茜说 : “我身体结实,不会有事。”爸爸说:“抽骨髓不是打针,你受不了。”黄诗茜说 :" 我不怕。"
爸爸说 : “孩子,你才八岁啊 ! ”黄诗茜说:“八岁不小了,已经是小大人了。”爸爸还是不忍心。
黄诗茜的态度很坚决 —— 只要能治好爸爸的病,别说抽点血,赔上性命也心甘情愿。爸爸被她感动了,默许了。黄诗茜不知骨髓如何抽取,但她在电视里经常看到有些远隔千里的人为挽救别人的生命而捐献骨髓。别人能忍受,自己是爸爸的女儿,再大的痛苦又怎么会不能忍受呢?
2013 年 5 月,爸爸住进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黄诗茜看着他躺进无菌舱内。
爷爷奶奶舍不得他们的骨肉,也跟着来了,一家人住在医院附近的岀租屋里,等待医院的通知。
那几天 , 黄诗茜一想到爸爸无助的样子,心就像泡在卤水里 , 每分钟的等待,都显得那么漫长。她每天都要去医院问医生何时来取骨髓。医生总是说 : “到时候就会通知你。”黄诗茜问 : “为什么不能快一点儿 ? ”医生说 : “小姑娘,这得有个过程。现在你的任务就是增加营养,把身体养壮。”
黄诗茜撩起衣袖,说 : “你们看,我现在就很结实!”医生还是那句话 : “别急,等着吧。”黄诗茜说:“你们不知道,我的心都急碎了。”医生拍拍她的头,笑道:“尽快,一定尽快。”
黄诗茜终于等来了取骨髓的这一天。躺在洁白的病床上,想到穿刺会带来的痛苦 , 她的心不由得一阵阵紧缩,手也禁不住发抖。但想到能治好爸爸的病,她很快又镇定下来,咬着牙对医生说 : “开始吧。”尽管注射了麻药,但当针头扎入她幼小的身体时,疼痛仍难以承受。她紧紧地咬着牙,差点儿把嘴唇咬出血来。
3
妈妈一直陪伴在黄诗茜的身边。看着女儿鲜红的血源源不断地流进血袋,妈妈心如刀绞 —— 女儿毕竟还是个八岁的孩子呀!
因为黄诗茜的年龄实在是太小了,所以需要捐献的那 600 毫升的血液不能像成人那样一次性取完,必须得分三次。那几天,黄诗茜脸色发白,站不起,坐不稳,两腿发软,白天经常两眼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晚上睡觉两腿疼得没处放。
为减轻她的痛苦,奶奶把她抱在怀里,爷爷一个劲地给她按摩,通宵不眠。黄诗茜强打起精神 , 安慰他们说 : “我没事,你们睡吧。”
妈妈给她增加营养,给她做好吃的。黄诗茜却吃不下,食物衔在嘴里难以下咽。
她担心着爸爸,每天都要让妈妈扶着,到医院去看爸爸。隔着一层厚玻璃,看到躺在无菌舱内的爸爸脸色一天比一天红润,精神也越来越好,她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在无菌舱外说话,爸爸是听不见的。于是,黄诗茜就扮个鬼脸,环起大拇指和食指,伸直其他三个手指 ——0K! 爸爸眼含泪水,对黄诗茜露岀了浅浅的笑容,并竖起了大拇指。
地方上的一家晚报报道了黄诗茜捐髓救父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他们纷纷捐款,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被评为全市唯一的少先队员代表,参加了全国少代会。这一次 , 黄诗茜笑了,笑得那么幸福。
- 来 源 -
《会唱歌的河》第十二章节选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有干
- 主 播 -
潘明明
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