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遇见一座城,是一种缘分。
唐开元十三年(725 年),诗人李白 "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从巴蜀顺江而下,抵达金陵(今南京)。那一年李白 24 岁。
李白一生到南京不下七次,特别是晚年,大多数时间在南京度过。
李白所创作的 900 多首诗歌中,有 180 多首创作于南京。这深厚的金陵情结,不言而喻。
而诗作之中,还潜藏着他对诗人同行们的种种情怀。
在南京的日子,李白遍游金陵名胜,喜爱登高望远。其中《登金陵凤凰台》一诗最为著名。
凤凰台在哪?《江南通志》记载," 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而之所以得名凤凰台的原因是,"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作凤凰台诗的背后有一段故事。这就要说到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这首《黄鹤楼》当时是公认的佳作。当李白登黄鹤楼时,有过 "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之句。意思是,有崔诗在前,他便不写黄鹤楼了。
" 至金陵乃作《凤凰台》拟之 "。回到南京,李白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效仿。说是效仿,何尝不是致敬?顺便再一较高下。从情意、结构到押韵都类似于崔颢的诗,有争胜的意思。
李白这首诗,把南京的山高水远刻画得气象万千。结尾处,不同于崔颢的乡关之念,他带有鲜明的政治意味,抒写出深沉的爱君忧国之意。这首诗作于李白被唐玄宗重金放归之后,愤懑失意之情溢于言表。
今武汉黄鹤楼
这一系列描写南京雄伟景象的诗还有《金陵凤凰台置酒》《登瓦官阁》《登梅岗望金陵》等等。
李白所到的金陵,是六朝故都,因此他也常常抒发王朝兴亡、世事沧桑的咏史怀古之叹。
在李白的咏叹中,饱含着对王导、谢安、谢朓等六朝风流人物的由衷景仰。
金陵新亭
【唐】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这首《金陵新亭》隐括《晋书》中过江诸人 " 新亭对泣 " 的故事,突显王导勠力王室、克服神州的雄图伟略:"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在另一首《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中,李白感怀谢安 "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 的丰功伟绩,抒发 "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 的人生理想。
天宝十四年(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甚至撰写《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说金陵地势险要、交通便利、物产丰饶、人才荟萃,关键是 " 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犹存 ",建议把国都迁到金陵。此后,他应永王李璘之邀,泊舟金陵城下,加入了永王的幕府。
他还自比谢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表达出对衰乱时代英雄救世的渴望。同时他也会在另一个精神层面自比谢安,流露出放旷洒脱的情韵。
南京复建了孙楚酒楼
李白还曾作《三山望金陵寄殷淑》仿效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抒写 "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 " 的情怀。
在著名的《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李白描摹在孙楚酒楼看到的美景,与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 " 澄江静如练 " 的空灵意境,遥相呼应,二位诗人穿越时光达成心灵共契。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北朝】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在李白的金陵诗咏中,也寄托着他丰富复杂的人生情怀。
他曾经寻访陆机故宅,作《题金陵王处士水亭》,流露出 " 何时复来此,再得洗嚣烦 " 的超尘隐逸之怀。
在金陵城南十五里,有一个自古送别之所劳劳亭,又叫临沧观、望远楼。它也被李白写进诗中。
劳劳亭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在此诗中,李白用简练的笔墨写出了离别之苦。而在另一首《劳劳亭歌》中,在伤别愁绪之外,更添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慨叹。
劳劳亭歌
【唐】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诗中,李白自夸潇洒风流的山水之趣同于当年的谢灵运(袭封康乐公)。诗中还化用了东晋袁宏因月夜朗吟《咏史诗》而得到镇西将军谢尚赞赏的故事,借古寓怀,寄托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文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王凡 整理自《南京古代文化变迁与文学演进》
图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顾炜 赵杰(人物图片除外)
特别感谢:
高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好书推荐
《南京古代文化变迁与文学演进》
高峰 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来源:江苏文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