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杨卉芳
年龄:31 岁
身份:武汉语点心理咨询公益团咨询师、语点 24 小时心理服务发起人之一
△杨卉芳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武汉很多人身体病了,但更多的人是心理 " 病了 "。从 1 月 23 日武汉封城的当天开始,心理咨询师杨卉芳就招募志愿者组建心理咨询团队,免费为武汉市民提供心理援助。76 天,她率领 150 余人的心理咨询师团队,为 2000 余名武汉市民进行心理疏导。
如今城市解封,杨卉芳说,她的心理援助工作,才刚刚开始。
△杨卉芳
以下是杨卉芳的自述:
1 月 22 日,听到封城的消息,我意识到,心理危机可能随着疫情的蔓延,变得严重起来。
第二天,我在工作群里发布招募,当天就有 30 多位心理咨询师加入志愿者团队。刚开始,前来咨询的人并不多。1 月 25 日凌晨两点多,我发了条朋友圈—— " 你们还好吗?如果需要陪伴和支持,一定要来找我啊!"
几小时后,一位医生找到了我。那时,武汉的病人越来越多,医院物资极度匮乏,这位医生非常焦虑。我就安抚他,告诉他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1 月底的那段时间,我们的计划就是优先考虑医护人员的心理援助,那时他们的压力确实很大。
△杨卉芳(右一)此前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资料图
到了 2 月份,患者和普通市民的求助量激增,几天内就有 200 多人前来咨询。大多数是有心理应激反应的市民,患病、疑病,导致害怕、恐慌,我一边疏导病人,一边安排团队对市民进行微信群的团队辅助和 1 对 1 咨询。
2 月 2 日,在武汉市计生协的牵头下,我们联合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培训中心,发起了 24 小时公益热线。因为我知道,封城之下,正常人心里崩溃大多是在晚上,还有医护人员,也只有在深夜才有片刻喘息的机会,寻求心理疏导。我记得,有一位方舱医院的女士打来电话,她的母亲因新冠肺炎去世了,她也被确诊,在电话里一直哭。那段时间,这样的求助者很多,我们能做的,就是倾听和安抚,让他们感受到力量。
最近一个多月,陆续有患者出院,这时候,武汉的医疗困境已经解决,但出院的治愈者面临着更长久的心理问题。一是担心身体没有完全复原,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二是治愈者害怕出院之后受歧视。一位女士在康复驿站,很害怕回家,她的家人和小区里的人都在埋怨她,她委屈又难过,跟康复驿站的人说,能不能晚上再送她回家,心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安抚。
在这 76 天的时间里,我带领团队的 150 余名心理咨询师,通过热线、微信、讲座等各种形式,前后对 2000 余人进行了心理疏导。如今,武汉解封,对失去亲人的市民进行哀伤辅导、对康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封城带来的家庭亲密关系矛盾的纾解,是我们心理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知道,我的心理援助工作,才刚刚开始。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特派记者 王卫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