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0-04-07
秦淮河历代形象代言人名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秦淮河是南京一条汩汩流淌的文脉。

最近的热播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秦淮河再一次在桨声灯影中摇曳登场。梨园名角商细蕊从北京来到南京,一坐上秦淮画舫,张口就是地道的昆腔,秒杀一众歌女。

秦淮河这么有名,离不开历代的 " 形象代言人 " 为它倾情代言。

范蠡 & 西施

中华门外的长干里,2500 年前,这里是范蠡筑越城的地方。

公元前 472 年,越王勾践灭吴,命谋士范蠡在这里筑城。越城刚竣工,范蠡就把西施接来了。浣纱女出身的西施,一下就爱上了这里的秦淮河。每天清早,夫妻二人泛舟河上,西施对着河水梳妆。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静谧美好的时光。

后来,范蠡看清了越王不是一个能共享胜利果实的人,就带着西施,驾一叶扁舟,离开了越城,泛舟五湖去了。

秦始皇

秦淮河这个名字,据说和秦始皇有关。秦淮河本名叫龙藏浦,意思是有龙藏在这里。秦始皇知道了:那还得了,除了朕的国都,哪里都不能有王气。于是他采纳徐福的建议,凿方山,断长垄,希望可以泄金陵王气。

万万没想到,他的大秦经历二世而亡,却无心插柳,让秦王朝的名字成了一条河流永远的名字,也让自己成了这条河的代言人之一。

周处

从前有一个熊孩子,在老家 " 为害一方 "。直到他幡然悔悟,决心痛改前非。于是,他从老家来到秦淮河畔,拜陆机、陆云两位大文学家为师,从此刻苦读书。后来,他学有所成,在东吴当了官。三国归晋,他仍然身居要职,当到了御史中丞。

他就是周处。他一生刚正不阿,战功赫赫,直到战死沙场,谥号 " 孝 ",被后世称为周孝侯。现在老门东的东侧,至今仍有一处 " 周处读书台 " 遗址。

桓伊

东晋时期,著名军事家、音乐家桓伊,家住在秦淮河边。这位在淝水之战立下战功的名将,因为他的音乐才华,成为家乡的代言人。

桃叶渡不远处的青溪岸边,是他每天踱步的地方。他在这里写出了笛曲《三调弄》。这支曲子流传到了唐代,被知名音乐人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成了十大名曲之一《梅花三弄》。

王献之

淮清桥西南,有一个美丽的渡口。这是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原名南浦渡,后来叫桃叶渡。" 桃叶 " 这个名字,来自王献之为它代言。

秦淮河边,是六朝时不少大家士族聚居的地方。朱雀桥边还没被野草花占领的时候,乌衣巷口住着王、谢两大家族。传说,王献之到渡口迎接爱妾桃叶,还写下《桃叶歌》:"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张僧繇

" 画龙点睛 " 的传说,来自秦淮河边。南朝四百八十寺,其中很多坐落在秦淮河边。其中一座寺庙刚落成,主持请来了大画家张僧繇。

张僧繇在墙上画了四条龙,鳞光闪闪,只是没有眼睛。他说不能画眼睛,画了就会飞走。大家不信,他只能给点了一条,霎时乌云翻滚、暴雨倾盆,那条龙腾空而起、破壁而出。

李白

李白是个不服输的人,在南京他打了一场 " 胜仗 "。

这还要从黄鹤楼说起。凭栏放眼,望着黄鹤楼下浩浩东逝的江水,李白诗兴大发。可是当他提笔准备写诗的时候,却发现墙上早已有人写了一首诗,那个人叫崔颢。

是在下输了!这首诗好到李白自觉无法超越,于是他在诗旁写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直到多年后,李白来到秦淮河边,登上高耸的凤凰台,他打 " 胜仗 " 的机会来了。"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这首《登金陵凤凰台》是用崔颢《黄鹤楼》的韵脚写成的,可见李白还没有忘记那次的诗兴难抒。

辛弃疾

"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把栏杆拍遍的地方,在十里秦淮末端的外秦淮河边。

辛弃疾出生时,他的家乡山东就已经被金兵占领。力主抗金的辛弃疾一直未受重用,乾道四年(1168),辛弃疾被派往建康府(今南京)任通判。

有一天,他来到南京城西的赏心亭,极目远眺,看到无际楚天和滚滚长江浑然一体,不禁触发了家国之痛和乡关之愁。可是他进不能、退不愿,只能感叹流年像这秦淮河水一样不舍昼夜地流逝。

那个在赏心亭上 " 揾英雄泪 " 的人,把一腔忠愤,都寄托在了词间。

秦淮八艳

秦淮河的多情与旖旎,绕不过这些多才多艺的传奇女子。

柳如是在她的丈夫钱谦益因 " 水太凉 " 不愿殉国时,愤然跳入水中;因人强娶,李香君以死相抗,鲜血溅在侯方域送她的定情诗扇上;寇白门的丈夫朱国弼降清后遭软禁,打算卖掉她以求自保,寇白门筹到银两救出丈夫,断然拒绝破镜重圆;顾横波曾勇救抗清义士阎尔梅脱险 ……

还有马湘兰、陈圆圆、卞玉京、董小宛,这些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 " 秦淮八艳 ",在风雨飘摇的晚明,以她们的忠贞爱国,侠骨丹心,编织成了一首首悲壮且动人的晚明悲歌。

柳敬亭

明朝末年,南京夫子庙长吟阁有一个年轻的说书人。

这个人其貌不扬,生来一副黑脸膛,满脸疙瘩,但是一说起书来却不得了。他可以让听众如临其境,书迷亲切地叫他 " 南京柳麻子 "。他名声在外,人称 " 南都第一 "" 书绝 "" 绝唱 "。

柳敬亭曾主张改良政治,以挽救明朝的危机。他与名将左良玉结为知己,曾深入军营说书,鼓舞士气,劝说将士们竭力抗金。

经历了明代覆灭的亡国之痛,柳敬亭写下了不少说唱作品,他在《秣陵秋》中写道:落你兴亡几点泪,读千古,慨半生湖海,一声高唱万山惊!

吴敬梓

不到十年,就能把祖上积蓄花得精光,吴敬梓也是有一点厉害。

33 岁那年,家道中落的吴敬梓,举家从安徽全椒老家迁到南京秦淮河畔,已经到了 " 白门三日雨,灶冷囊无钱 " 的地步。

即便这般境地,当安徽巡抚赵国麟举荐他进京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时,他还是断然拒绝。

在寄托着无数科举人梦想的秦淮河边,吴敬梓看着他们趋之若鹜,为之疯狂、迷失,终于写成了长篇章回体小说《儒林外史》,笔下丑态百出的科场和官场,真真假假的儒者和名士,道尽了社会百态。

历史上曾为秦淮河 " 代言 " 的名人,来自不同的时代,覆盖文化艺术等各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这份榜单上可以有:

诗词界:李白、杜甫、崔颢、刘禹锡、杜牧、王安石、苏轼、秦观、周邦彦、陆游、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姜夔、文天祥、萨都刺、纳兰性德

小说界:吴承恩、冯梦龙、吴敬梓、曹雪芹

戏剧界:白朴、张可久、乔吉、汤显祖、李渔、孔尚任

书画界:王献之、米芾、王冕、唐寅、文徵明、石涛、郑燮

政坛:梁武帝、陈后主、李后主、康熙帝、乾隆帝、顾炎武、林则徐、魏源、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

文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张然 刘静妍

图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赵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