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城中村是防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罗湖区人大代表、东湖街道大望社区党委书记高桂秀感受最深。
两个多月以来,高桂秀与社区党员干部、房东、企业主、留深居民、群众志愿者和机关下沉干部一道,众志成城,守土尽责,扎实推进了东湖街道大望片区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等工作。
社区疫情防控一线的 " 指挥员 "
在大年三十晚上 8 点,高桂秀便与工作站、股份公司等人用微信视频进行了疫情防控工作计划商讨。
高桂秀结合大望的城中村实际情况,第一时间提出了防疫、战疫相结合工作原则,在贯彻落实市、区 " 三位一体 " 防控机制的基础上,成立 13 个专班小组,明确了各小组的职责分工和要求。
她创新提出 " 老乡管老乡 " 等工作模式,发动了诸多疫情发生地籍贯的老乡联络熟悉的老乡,拉到一个微信群里,信息互通,带领党员突击队、青年志愿服务队、房东、企业主多方联动,联防联控,筑牢城中城抗疫 " 防火墙 "。
疫情防控危急时刻的 " 冲锋员 "
高桂秀曾自豪地说 :" 在困难和责任面前,我作为人大代表必须第一时间站出来,进而才能引领大家动起来。"
为了快速摸清底数,高桂秀带领几位工作人员从年三十晚上便开始查数据,表格上的 1998 名重点区域籍贯人员,到底有多少人已经离深?得快速摸清。可是,这大过年的叫谁来上班?
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她的模范带头下,不仅工作站的在深人员都回来支援,连股份公司很多员工也取消了休假,加入到排查工作队伍中来。
她主动承担任务,每天来回 8 公里山路为疫情发生地返深尚在隔离期的受伤居民上门换药、送防感汤和必要生活物资、解答其关注问题和疏导心理情绪,尽可能地降低了社区潜在风险,并避免了居民顾虑和恐慌。
大望梧桐片区防控的 " 守门员 "
大望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疫情发生地户籍人员较多,防控难度大。大年初一,大望社区第一轮数据已经摸清,湖北户籍人员 1998 人,留深 386 人。高桂秀很快就判断出,大望没有统一物业管理公司,住宅区分布较分散,做好外防工作考验巨大。随即,她明确分工,社区 " 内控 ",股份公司 " 外防 "。
大年初二,股份公司成立了 50 多人的民兵、志愿者防控队伍。为了做好 " 外防 " 工作,她联合梧桐山社区利用地理优势在大望大道、望桐路设立了两处健康检测点,联合 " 作战 ",实行三班倒,24 小时卡点,拒绝一切外来人员车辆进入,并不断优化完善城中村 " 围合式 " 管理。
在健康检测点逢人必测、逢车必检;甄别在管人员,坚守重点人群管控的第一道防线,及时发现在管人员脱控隐患,及时上报应急处置。
同时,她带着同事们甄别和登记返深人员,确认是否为疫情发生地返(抵)深人员,是否为需要落实 "3+2" 管控的人员。
她尤其注重强化宣传,在每个楼栋出入口确保有宣传横幅、有宣传海报、有工作指引、有喇叭广播、有微信扫码,连消防车、广场舞音响也统统派上了用场,还针对重点籍贯籍车辆特别发放了温馨提示,并要求重点区域籍贯人员在工作站登记;组织协同网格人员,利用出租屋流动人员网格平台大数据等资源,通过电话约访、上户访视等渠道掌握情况,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披星戴月无私奉献的 " 服务员 "
在疫情防控初期,高桂秀广泛发动疫情发生地居民里有声望的人建立微信群,温馨告知未返深老乡暂缓返深或主动纳管。她号召 " 隔离不隔爱 ",创建 " 社区疫情联防联控志愿队 ",创新 " 无接触式无忧上门服务 ",对居家隔离人员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在线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叮嘱被隔离居民每天做好体温监测,并主动问候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代为购买生活必需品、帮助清理消毒并丢弃垃圾等,让爱不隔离。
随着 " 返深大军 " 到来,越来越多企业也在为复工做准备,她针对村内工厂、餐馆、民宿、超市等小企业,要求企业管理者、经营者要掌握好疫情发生地籍员工动态,实时监测,并做好复工复产安全防护指导和应急处置预案。
" 做代表有期限,但服务群众无终点。" 是高桂秀作为人大代表一直秉承和践行的信念。
两个多月来,她放弃与家人团聚和照顾高三女儿的机会,每天披星戴月地奔波于社区每处角落、坚守在抗疫一线,却不曾有过半丝的怨言、半缕的劳累,她这朵 " 铿锵玫瑰 " 分外红。
深圳晚报记者易芬 通讯员吴奋生 易东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