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4-08
与宁芜铁路说再见,终于不用再枕着鸣笛声入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 3 月的最后一天,南京市政府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宁芜铁路扩能改造(沧波门至古雄段)项目建设框架协议》签约。宁芜铁路将改道外绕,改道后城中的铁路将被拆除,并在原线位上改建地铁 8 号线。

这条 1935 年就建成的老铁路,至今已经运营了 80 多年,在南京枢纽范围内蜿蜒 45.68 公里,穿越了大半个南京城,承载着厚厚的 " 南京记忆 "。沧波门、中华门、西善桥、古雄 …… 这些地名,因为宁芜铁路被许多人熟知。

消息出来后,住在这条铁路沿线的居民内心充盈着欢喜,积攒了太久的期盼再次在这个春天被唤醒。" 这是一件大好事!" 他们中很多人这样说。巨大的火车轰鸣声和不时响起的鸣笛声,终于要从南京的主城区消失,宁静的生活令人期待,而那些总被堵在道口的上班族,也觉得松口气。

宁芜铁路搬迁,沿线居民盼了很多年

宁芜铁路,顾名思义,是一条由南京开往芜湖的铁路线,也是连接安徽与江苏的重要交通枢纽,最繁忙时每天有几十趟列车往返于南京和芜湖之间。提起这条线,很多人会想起 7102 次列车,如今这趟绿皮车已经停运,但是这条铁路线依然繁忙。

△中华门和铁路新村 徐梦云 / 摄

" 我就是听着火车声出生的。" 今年 66 岁的张师傅,在中和桥北村这个道口边的城中村住了半个多世纪,是这里的第一家住户,街坊和朋友大都在此居住多年,74 岁的侯师傅是他的发小,侯师傅的妹妹也住此处。大家留恋超过半个世纪的友情,依赖周边熟悉的环境,却被来往的火车鸣笛声日夜困扰。看到新闻说宁芜铁路即将外绕,都欢欣鼓舞。

黄先生住在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古遗井社区黄村,也是宁芜铁路附近的 " 原住民 ",房屋离铁路只有 20 多米。" 每天夜里火车一过,床就跟着晃,跟地震一样。外人来我家住,根本睡不着。" 曾有人专门分时段测过板桥上空的汽笛声,在柿子树道口,火车经过时的鸣笛声达到 103 分贝," 大家都在盼着将宁静的夜还给我们大板桥。"

△火车驶过道口

不同于年轻人对于绿皮火车的文艺情怀,住在铁路线边上的居民苦火车久矣,噪音污染和出行不便,是最大的困扰。

△绿皮火车

家住建宁三村的谭女士也在宁芜铁路附近长大,她每天买菜必须经过一个道口," 我们住在铁路北面,菜市场在南面,有车经过就要等好久。" 因为生活太不方便,谭女士的子女长大后都搬到了别处,只有她和丈夫仍住在这里。" 早拆早好!" 谭女士渴望拆迁多年,在她看来,要是能够早日拆迁,晚年生活也会更加宁静舒适。

中和桥北村那个道口的对面是一个叫 " 御水湾 " 的小区,虽然相隔不远,但是宁芜铁路线将两边的人和建筑生生分开,那个道口目前只允许电动车和行人通过,在小行那边的两个道口,也是这个情况,都是出于安全考虑。" 在那边导航要特别小心,明明面对面,就是过不去。"80 后的李女士是在南京买房定居的新南京人,因为房子就在铁路沿线,对这种 " 若近若远 " 的距离感触颇深,打车时,不熟悉路况的司机一不小心就上错了道,要绕上一大圈。

△宁芜铁路线上驶过的火车

堵得一动不动,是铁路沿线道口的每日景象

通勤需要经过宁芜铁路线道口的人,几乎都熟悉那种堵得一动不能动的感觉。" 高峰时,要有五六百号人被堵在道口。" 在宁芜线 K20+618 土城头道口的值班室,道口员葛庆荣指着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告诉记者,46、701 等多路公交车也从那里通行,加上汽车、电动车和行人," 看上去黑压压的一片。"

刚到南京工作时,李女士租住在雨花台区的景明佳园,上班要经过土城头道口,偶尔的迟到,都是因为等火车经过等太久了。" 每天早上 7 点必须坐上车,才能赶上 8 点打卡,有时错过一次通行,又赶上下一列火车来了,必定要迟到。" 几年后她买的房子也在宁芜铁路线的旁边,带孩子从家去虹悦城,家门口有 127 路公交,顺畅的时候很快就到," 一旦堵了就难说了。" 在那附近的道口,人流车流交织。

对于开车人来说,提到应天大街高架、凤台南路,已经被堵得几乎没了脾气。每天要穿半个南京城去板桥上班的徐先生,出发前已经习惯看一眼导航," 看看哪一段是红的。" 正在中和桥北村道口附近卡点值守的志愿者,指着不远处的光华门,告诉记者," 一到早晚高峰,上班的,送孩子上学的,堵得没有尽头。"

而住在道口附近的人,即使不开车,只是步行穿过道口,也会有类似的困扰。日常里,张师傅要到对面超市去购买日用品,等的时间长了,老人就容易着急心慌," 现在火车的趟数多了,等的时间也长了,以前是看到火车才放下杆儿,现在要提前,一趟得等个十分钟。" 管理严格也是基于安全考虑,记者看到,在道口旁边并排立着几个宣传画,用案例告诉行人务必遵守交通规则。

宁芜铁路外绕工程完成后,之前因单线铁路高密度运输导致机动车拥堵的现象,会得到有效缓解,多处主、次干道通行将不再受铁路影响,而新建的地铁 8 号线也会加强各板块的联系。" 对于我们来说,地铁是最重要的出行交通,有了地铁,上班就方便了!" 住在城东的 90 后上班族小朱,对家附近将要通地铁这件事尤为在意。

不过,生活在板桥的人对此次宁芜铁路外绕规划仍感到失望,虽然新的铁路线会进行电气化改造,噪音将被降低,但是交通方面改善不大。 " 从沧波门到古雄站,板桥区域不会被绕过。" 家门口的地铁仍然显得遥遥无期,据悉 S2 地铁正在被规划。

明明是主城区,却因为这条铁路线很 " 落寞 "

" 我和老公都希望铁路搬了,房价能涨一点。"30 多岁的李女士正是买房换房的年纪,她在意居住环境,也关心房价," 沿着铁路线的小区房价是很难涨上去的。"2012 年她在南京买了一套二手房,在小行那边的火车道口旁,现在小区的房价大概在两万多,附近的名城世家小区,虽然是新小区,但是房价也不算高。

而仅有一路之隔的河西,房价几乎是这一侧的两倍。" 外秦淮两岸一对比,一边是棚户区,一边是宇宙中心。" 老南京人徐先生这样形容两侧的巨大发展差异。

这些年,与南京其他区域的日新月异比起来,宁芜铁路周边的改变显得缓慢,这条铁路贯穿的主要是主城区,但是沿线小区几乎好像成了这个城市发展的 " 真空地带 ",不仅周围房价不可避免受到影响,综合治理难度也大。

90 后的小王刚来南京时,和父母租房住在中华门地铁站附近,原来那里有一个宁芜铁路的下客站,周围是一些小吃店和小旅馆,虽然生活比较便利,但是人员结构复杂,像她一样的单身女性尤为关注安全问题。脏乱差,是很多人对铁路沿线区域的印象,李女士的朋友来南京,总误以为她住在郊区," 其实我家是地道的主城区啊。"

△原中华门下客站站点

居住环境也让李女士感到头痛," 除了早上通个风,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关着窗户的,灰太大了,一天下来就是一层。" 为了开不开窗,家里人还经常会争执。而在中和桥北村的那个城中村,条件则更差了。" 我们都在盼着拆,希望生活环境能好一点。"

那几栋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房子,水泥墙面早已开了缝,火车经过时,巨大的声响震得地面明显晃动。年轻人多半已经从破败的城中村搬离,留下一些老人,盼着在有生之年享受一段干净而宁静的生活。

与住在附近的居民盼拆迁的迫切心情不同,很多在铁路上干了一辈子的工作人员,心里会有留恋。宁芜铁路外绕工程完成,很多道口将被撤掉,道口员的岗位可能也不复存在了,土城头道口的值班室里,葛庆荣看着监控器屏幕," 四五年后,我们都该退休了。"

跟宁芜铁路线一样,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时代总在更迭,而人们在其中穿行。盼着新的铁路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景象。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宗青 徐梦云 白雪银 江楠 / 文 王曦 / 摄

(编辑 吴嫣然)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