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4-14
火线上的战斗青春!5人获江苏“最美青年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我们认识了许多 80 后、90 后医务工作者,他们身披白色战袍,一往无前,与祖国同频共振。在战 " 疫 " 火线,他们挥洒热血青春,为患者带来生命的春天。

4 月 14 日下午,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现代快报、江苏城市频道等承办的《江苏最美人物》播出。发布会上,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授予金曼丽、姜斐、王任重、陈强、陈飞 " 最美青年医务工作者 " 荣誉称号。一个个感人瞬间、一段段动人故事、一次次爱的坚守 …… 一场特殊的 " 云发布 " 带我们走近这群 80 后、90 后的热血青春。

离病毒最近的人

他们最多一天和病毒 " 交手 "431 次

在寒冬的实验室开冷气工作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江苏援黄石应急检验队队员陈强最有发言权。疫情暴发时,作为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科员,90 后陈强主动请缨出征黄石。

△陈强

新冠肺炎患者的确诊、治愈出院,都离不开核酸检测。2 月 1 日凌晨,陈强和江苏省疾控中心的 5 名同事一起抵达黄石,即刻就投入了紧张的战斗。

为加速检测、清理积压的样本,作为江苏援黄石应急检验队中最年轻的队员,陈强承担起最苦最累的活儿。样本检测 " 最危险 " 的一步就是核酸提取,按照 " 三级防护 " 的要求,穿上防护服、隔离衣,戴上 N95 口罩、护目面屏,再套上鞋套和两层医用乳胶手套,在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操作,十个步骤忙下来起码要六个小时。" 就好比让你穿着棉手套去绣花 …… 既难受又麻烦,一不小心还有被针扎到手的风险。" 陈强说,每打开一次盖子,都容易形成气溶胶,相当于病人在你面前咳嗽。

2 月的寒冬,实验室开的是冷气,陈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每次下班时都是浑身湿透。那个时候,陈强已顾不上辛苦和害怕,他一心想的就是," 快一点再快一点,精准地检测好每一份样本,为患者赢得更多的确诊和救治时间。"

2 月 17 日,湖北省政府下达命令,要求完成所有疑似、高危人群的核酸检测工作。陈强再次请缨,连续通宵加班攻坚。2 月 21 日,他和团队共计完成了 431 份的检测任务,也创下了全国 17 支省级应急检验队单日检测工作量的最高纪录。

在工作之余,陈强还编撰了 4 份技术指南,对当地 13 家医疗卫生机构的 125 名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让 " 江苏经验 "" 江苏模式 " 在黄石落地生根。

白天黑夜连轴转

她是抗 " 疫 " 电波里的 95 后女战士

在武汉战 " 疫 " 前线,有一位多才多艺的 95 后护士,她在病房里传递温暖,在电波里传播 " 战地最强音 "。火线护士、战地主播、视频摄像、短片编辑 …… 在武汉的日子,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护士金曼丽,简直忙到飞起。

△金曼丽

2 月中旬,金曼丽所在的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武汉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区。患者没有家属的陪伴,喂饭、喂药甚至排泄物擦拭等都需要护理人员来完成。1 米 58 的金曼丽原本就只有 92 斤,翻身、擦拭、处理创口 …… 几天繁忙的工作下来,金曼丽瘦了 6 斤。

白天在病房里照顾病患,晚上回到住所后,金曼丽就变身成为抗 " 疫 " 女主播,向大家传递最新的文件精神和医疗队动态。

" 苏鄂连心,共抗疫情。各位同事晚上好,又到了我们‘战地声音’的直播时间了。我是今天的主播,胸外科的金曼丽 ……" 每天晚上 7 点,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 " 战地声音 " 节目准时直播。作为医疗队的临时团支书,金曼丽和同事们一起策划了这档节目。

在武汉的日子里,这位 90 后成了一名 " 夜猫子 ",没有一天在 12 点前睡觉。" 好像打了鸡血一样,特别有战斗力。" 谈起那段日子,金曼丽眼神里满是光彩。从 2 月底开播到现在,节目已经制作了四十多期,渐渐成为队员们晚间最具仪式感的集体活动。策划人金曼丽也因此成为抗 " 疫 " 电波中最为人熟知的 90 后女战士。

" 护理男团 " 技能满点

他们说: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

ICU(重症监护病房)被称为火线上的红区。不论是在武汉还是黄石战 " 疫 " 一线,都有一支 " 护理男团 ",他们体力强盛、精力充沛,又不失温柔细致。

△王任重

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王任重,从事护理工作 8 年了。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被任命为黄石市中医医院的重症护理组组长之一,每当有紧急情况他都是冲锋在第一线。

2 月 23 日深夜,2 床俯卧位病人鼻腔内大量出血,血压持续下降。正在值班的王任重发现异常,立刻与医生沟通,第一时间将病人由俯卧位改为侧卧位,压迫止血。同时加强气管插管的气囊压力,避免血液流入下呼吸道,加重感染。在一系列的紧急处理后,患者的出血慢慢止住,血压恢复正常。除了照看病房里的重症患者,王任重每天都会背着 40 多斤重的消毒喷雾器,穿梭在病房的各个角落,对所有仪器设备、门窗、地面进行消杀。

"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父母给我起这个名字就有‘任重而道远’的含义,这一次经历也是成长的淬炼。"47 天在黄石的坚守,王任重拼尽了全力,也掌握了不少新技能。

△陈飞

在武汉,南京鼓楼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护师陈飞,也是一名技能满点的男护士。凌晨 1 点到 5 点,是他每天的值守时间。

" 今天,病区里的一台血压计出现了故障,病人的血压不能及时测量,综合数据无法按时上传,最终将会导致主治医生无法根据病人实时状况对症施治。这时候,男护师的延伸功能要上线了!" 这是 3 月 17 日陈飞在日记里写下的一段工作日志。

原来,除了承担日常的照护工作,陈飞还是器械维修小能手。同事给他起了个外号,叫 " 田螺姑娘 "。" 像打印机、血压计这些常用设备容易出现小故障,我们交班的时候设备是有问题的,但是第二天来接他的班的时候就修好了。" 有同事评价说。

特别战场上的 " 螺丝钉 "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要把工作做好

虽然不在重症监护病房,江苏省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护师姜斐却有个特别的战场。6 个平方大小的地方,配以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一台电脑,就是她工作的地方。

△姜斐

安排床位、处理医嘱、点药记账、更新治疗护理的数据,以及帮助患者办理出院等等,这些全部是她的工作内容,虽然琐碎,但要求必须细心严谨。

" 因为当时我们是整体接管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需要有人在办公班的岗位上。" 分配到办公岗位,姜婓刚开始有些失落。但她很快发现,救治病人,其实每个岗位和环节都不可或缺。最多时,她一天要处理 55 个病人的医嘱和材料,打几十个电话协调。电脑系统完全不同,她就用最快的时间学会。有些病人和家属说方言,她也尽量去学,活学活用。

"50 多天,琐碎的工作,没有出任何差错,我觉得也挺骄傲。同事们在一线抢救病人,我更像是在护航。" 姜婓说,在抗 " 疫 " 战场上,大家就是一颗颗的螺丝钉,无论放在哪个岗位上,都要把工作做好。帮病人办理出院手续时,每次看到他们脸上笑容、感恩的泪水,姜婓说,那是自己最快乐的时刻。

和金曼丽、姜斐等一样,奋战在抗 " 疫 " 一线的 80 后、90 后,他们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是每一个如你我一样的平凡人,他们不是生而勇敢,却选择了勇敢。

这场战 " 疫 " 中,他们挺起脊梁,扛起了千钧重担。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

向江苏 " 最美青年医务工作者 " 致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