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4-17
江苏最美青年医务工作者丨重任在肩!南京“男丁格尔”驰援黄石红区护佑生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马壮壮)"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将所知所学服务于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被称为火线上的红区,在湖北黄石抗 " 疫 " 一线,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王任重每天都会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在黄石市中医医院,凭借丰富的临床抢救经验,他被任命为重症护理组组长之一。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工作出色的王任重又被调至黄石市中心医院,负责 ECMO 患者的护理。目前,王任重已圆满完成任务回到南京。

△王任重

4 月 14 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授予王任重等人江苏 " 最美青年医务工作者 " 荣誉称号。

瞒着妻子报名支援,他说要将所学服务于患者

今年 31 岁的王任重,已经在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从事护理工作 8 年了。疫情发生后,他时刻关注疫情发展、参加科室防疫培训,在除夕前夜主动请战,时刻准备投入到抗 " 疫 " 斗争中。

2 月 11 日,作为江苏省中医院第三批援鄂队员,王任重踏上了支援黄石的征途。那天他特意推了个光头,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说:" 我在第一批支援湖北通知下发时就报名了,不过没选上,这次终于接到了支援黄石的任务。" 阳刚的外表下,他还有着一颗细腻的心。刚结婚不久的王任重,因为怕爱人担心,在报名后就把信息删掉了。

王任重的初衷很简单: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将所知所学服务于患者!作为危重症护师,他有更丰富的临床抢救经验;作为护理团队中的男性成员,他说自己力气也更大些。到达黄石之后,王任重被分配在黄石市中医医院工作,这里也是黄石的 " 小汤山 "。

身穿防护服,他每天还要背着 40 多斤的消毒喷雾器

在黄石市中医医院,王任重担任重症护理组组长之一,负责小组内人员分配、危重症患者抢救、病区感控以及帮助队员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比如血透患者的护理、呼吸机的调节等等。

在病房中,一些危重昏迷的病人无法与家人联系。有的家属录制了鼓励患者的视频,他就一遍一遍地把视频播放给病人听,希望唤醒患者。王任重护理过一名历经几度抢救的 80 岁老奶奶,当时她处于昏迷状态。"2 月 21 日晚上,我在工作群中看到有医生发了一条视频,打开后看到是老奶奶的家属想通过视频,说一些鼓励话,给奶奶加油。" 于是,王任重就在工作之余放给老人听,希望能通过家属的呼唤帮助她恢复意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王任重告诉记者,家属们的视频带来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的患者病情也得到了好转。

由于身体素质好、经验丰富,每次交班后,王任重都要仔细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重点关注危重患者的护理,帮助同事们解决血滤患者治疗中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他还要负责床边仪器、护目镜等医疗设备的消杀和整个病区的清洁工作。

为了尽可能提高消杀效率,王任重身着厚重的防护服,还要将 40 多斤重的消毒喷雾器背在身上,每天要细致地对所有仪器、病床、门窗、地面等进行消杀,边边角角都不会放过。

为了找出血点,与患者面对面不到 10 厘米

2 月 23 日深夜,一名俯卧位病人鼻腔内大量出血,血压持续下降。正在值班的王任重发现异常,立刻与医生沟通,第一时间将病人由俯卧位改为侧卧位,压迫止血。" 但是压迫并没有起到止血作用,血液开始由口腔流出。我扒开病人的口腔配合同事用手电筒寻找出血点。" 一边使用止血药,一边给病人静滴人血白蛋白补充血容量 …… 可一系列措施后血仍然止不住,值班医生立即请示上级医生,请耳鼻喉科会诊。在耳鼻喉科医生赶来前,王任重和同事一直观察该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气道开放,根据血压及时调整升压药的剂量。

" 所幸病人血压维持住了,耳鼻喉科医生及时赶到,向病人鼻腔内填塞明胶海绵后血慢慢止住了,生命体征也趋于稳定。"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当时为了找出血点,王任重与患者面对面距离不到 10 厘米,最危险的动作都是由他来完成的。

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向好,黄石市中医医院的危重型患者逐渐减少。2 月底,工作出色的王任重被调至黄石市中心医院,负责 ECMO(体外膜肺氧合)患者的护理。

"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父母给我起这个名字就有‘任重而道远’的含义,这一次经历也是成长的淬炼。" 支援 47 天,如今王任重已经圆满完成任务回到南京,于 4 月 11 日解除隔离,目前正在等待医院的回岗通知。(江苏省中医院供图)

(编辑 王鹏)

相关标签

黄石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