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4-15
深晚报道|人人全副武装,常常口干舌燥 港大深圳医院核酸检测人员这样把守深港第一道屏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深圳湾口岸风雨连廊下,多张简单桌椅间隔数米整齐摆放在现场,多位身穿防护装备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护人员在现场为往返深港两地货车司机采集核酸标本及检测工作。港大深圳医院呼吸内科护师朱敏便是其中一位,她每天都要 " 全副武装 ",穿上防护服后便要不吃不喝工作 6 个小时," 刚开始比较忙,每天要给五六百人进行采样及生成‘ i 深圳’二维码,下班后感觉口干舌燥。" 朱敏说。

自 3 月 27 日港大深圳医院驻点皇岗口岸后,4 月 10 日起,该院又安排专班团队进驻深圳湾口岸,为往返深港两地货车司机采集核酸标本及检测工作。截至 4 月 13 日 24 时,该院在两个口岸共计为近 3000 位往返货车司机提供了核酸标本采集及检测服务。

▲港大深圳医院驻守深圳湾口岸为深港司机采集核酸标本

现场架设 " 小型门诊 ",从登记到采集全流程服务

深圳湾口岸是往返深港两地的重要关口之一,也是深港两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道关口。深圳湾口岸日均过关货车流通量较高。为了让司机快速注册、登记、检测并通关,不造成拥堵,港大深圳医院为此经过了详细研究,多部门协调和沟通,模拟从通讯系统保障、运输和后勤保障、检测流程和服务保障全流程。最终将信息登记、挂号、缴费、标本采集等全流程 " 复制 " 到深圳湾口岸,在现场组成了一个 " 小型门诊 "。

▲港大深圳医院驻守深圳湾口岸为深港司机采集核酸标本

朱敏和其他同事负责指引人员进行信息登记、挂号、标本采集等工作。大部分货车司机年龄偏大,不会使用手机挂号以及生成 "i 深圳 " 二维码。此外,部分司机使用的移动电话并非智能设备,这都给朱敏的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很多时候,朱敏都要手把手教司机们如何使用手机填写信息,这期间一大堆人围着她,她要不断地跟他们沟通,彼此的距离较近,增加了朱敏感染的风险。

进行核酸采样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跟被采样人近距离接触,这期间医护人员有被感染的风险。身为呼吸科出身的朱敏对于采样工作驾轻就熟," 采样的时候并不害怕,只要做好防护就没关系。" 朱敏每天都要 " 全副武装 " 地工作 6 个小时。这期间,她不能吃不能喝,还要不断地往返于各个司机进行指导和采样。" 工作期间,我几乎从头站到尾,站了 6 个小时。下班了,我感觉自己口干舌燥,浑身疲累。" 朱敏称。

开始时条件艰苦 海关和医院迅速调整

深圳湾口岸风雨连廊四处通风,港大医护人员刚进驻当天,条件艰苦。港大深圳医院骨科护士长董丽娜称,连廊处特别空旷,风很大,有太阳的时候很晒,四周没有遮挡,医护人员只能在太阳底下工作。工作时,戴的面罩很容易起雾。

好在后来,政府和相关部门为医护人员安装了一个挡板和棚子。为了解决现场网络不稳定、注册慢等相关问题,也进行了部分技术优化。医院也将连同相关管理部门,通过现场增加指引人手、增设其他移动信号源等方式,有序加快核酸标本登记和采集流程,减缓高峰期时间的拥堵。另一方面,随着气温逐渐攀升,为预防现场突发情况,医院还将在现场安排急救车及除颤仪等设备,确保安全。

" 各级领导部门和医院一直在关心我们,一开始条件比较艰苦,但是都慢慢好转了。相信后面的工作会顺畅很多。" 朱敏说。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表示,深港两地同胞一衣带水,血缘相亲。协助深圳湾口岸为往返深港两地货车司机进行核酸检测工作,是疫情期间深港协作的良好体现," 守好第一道屏障,我们责无旁贷。"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