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师生以连线代替了会面,用屏幕代替了黑板。线上教学已经开展了近两个月,学生们 " 停课不停学 ",老师们呢?面对特殊的情境和挑战,在日常教学之外,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龙华区这所新学校的 " 云上 " 教研做了些不一样的尝试。
开展 " 云上观摩课 " 活动的是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活动期间,该校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科学等科组轮番上场,全体教师由进班听课转为云上观摩,打破学科的界限,面对线上教学的情境,真诚坦率地相互切磋与学习。
教师自主开发优质微课
组织线上教学的这段时间,除了筛选整合龙华教育平台及其他现有教学资源之外,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的教师还自主开发了许多优质微课。从 3 月 23 日开始,为期一周的 " 云 " 上观摩课,每天下午四点,由科组长推荐一节本科组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原创教学课例,授课教师本人进行说课,观摩完课程后全体教师共同议课。
通过荐课、说课、观课、议课这样完整的教研流程,可以逐渐增强教师的 " 课感 ",让教师在参与中得到锻炼。面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特殊挑战,教师们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观摩研讨可以促进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的线上教学,也能借此汲取一些将对今后的教学产生影响的经验。
学校里教龄三年以内的年轻教师超过半数,这次 " 云 " 上观摩课对他们来说,既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提供了学习机会。科学组的刘中元在 " 云上优质课 " 的 " 云颁奖 " 后感慨说:获奖后的我内心非常激动也存在着无数感激,在制作微课、写说课稿、推荐理由以及最后的点评中得到了锻炼,受益匪浅。从中也得到了大家的指导与帮助获益良多。
" 云 " 上观摩课面向全体教师
不同于以往各自科组内部的教研活动,这次 " 云 " 上观摩课面向全体教师,对于打破学科壁垒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仅能够接触并了解到其他学科的授课内容及特色,还可以从中汲取可用于改进自身教学的技巧,以及更进一步地探寻跨学科融合的路径。
其中,语文科组推出《清明上河图 十三郎》数学科组推出《世界上最帅的猪》英语科组推出《The Ball Game》这三门优质课程都是绘本课程。教师们对于不同学科的绘本特点和教学方式有了直观的认识,更产生了许多的启发和构想:" 可不可以设置一个《清明上河图》的系列课程,融合美术、音乐等学科?"" 数学学科是否也可以像语文手绘绘本一样,让孩子们设计数学海报,发展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对数学方面的创造力?"" 除了数数之外,我们是否可以多搜集相关绘本故事,将数的起源、发展梳理成系列的绘本故事微课,像是绘本《数是怎么来的》《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等。"
李扬婧《童话里的城堡》这一美术课程,通过《冰雪奇缘》的动画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发现并关注城堡的神秘之美,在讲授如何组合造型时运用了数学里学过的点、线和平面图形,易于孩子理解与表现城堡之美。最后融入生活,让孩子们运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废纸盒制作城堡,变废为宝,提高环保意识。各种学科其实都来源于生活,学科的界限本身就无法决然划分开来,在综合的教学中提高孩子的能力,完善孩子的人格,是教师们的共同追求。
参与 " 云 " 上观摩课的教师们都有收获
" 云 " 上观摩课虽然只有短短七天,但是参与其中的教师们都得到了满满的收获。" 这是庚子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教附实教学研讨活动的一个历史印记。7 天的云上观摩,为各科组的线上教学实践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为突然置身线上教学这一全新体验、摸索前进中的全体教师提供了学习、借鉴、反思、改进的机会。" 活动的组织者张玉栋这样总结。他鼓励全体教师主动作为、乐于挑战、勇于创新。
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生动有趣又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凝聚了教师共同体的力量,有利于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 教研永远在路上。‘让每个生命成就完美自己’这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还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让他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 校长魏畅彪说。
深圳晚报记者 赵东眉 通讯员 邓敏灵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