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特派记者 是钟寅 / 文 张浩然 / 摄)" 武汉现存的新冠肺炎患者,大部分都是病程长、基础疾病或合并症严重的情况。我们救这类患者,要靠‘守’。" 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齐栩,作为国家专家督导组成员留守武汉。最近,他和 6 名同事分驻 3 家医院,对危重和疑难病例展开救治。他口中的 " 守 ",不是被动防守,而是以坚韧的意志和精湛的技术守护生命。
△齐栩
4 月 13 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凯旋,他们圆满完成了在金银潭医院的救治任务。这支队伍中,有 7 名医护人员留在武汉,加入国家专家督导组。20 人的专家组中,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4 月 14 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陈旭锋、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萍、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金海、老年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刘辉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同日,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左祥荣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西院;4 月 15 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齐栩、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褚敏娟进驻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至此,7 人分成 3 组,在武汉展开工作。
△褚敏娟
" 不可能不想家。但患者需要、武汉需要、国家需要,我们肯定是义无反顾留下!" 陈旭锋在接下任务时,没有犹豫,也没跟家人再商量。他说:" 夫人也是医务工作者,一定能理解我。" 他和左祥荣、李金海自 2 月 4 日承担东西湖方舱医院和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筹建和管理工作,3 月 23 日承担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救治工作以来,迄今已在武汉主战场工作超过 70 天;张萍、齐栩、褚敏娟、刘辉自 2 月 13 日相继承担武汉市第一医院和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救治工作以来,也连续奋战超过 60 天。
虽然他们分在 3 家医院工作,但依然保持着每晚开会讨论病例的习惯。齐栩作为留守小组的组长,把病人分成了三大类," 最难一类是,病人还在危险期,我们要把病情稳住,尽可能把病人从死神手里往回拉;其次,是有些病人已经有好转,我们要考虑撤掉 ECMO、呼吸机等设备,这种病人在脱机前后的状态都要密切关注;还有一类是患者本身病情不重 ,但身体状况比较特殊。比如,我所在的湖北省人医,现在就收治着 3 名患有新冠肺炎的孕妇。她们病情虽然不重,但也要盯住。"
△齐栩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查房
齐栩介绍,他在 4 月 15 日刚抵达湖北省人医东院的时候,危重患者被分散在不同病区。他提出建议,对在院新冠肺炎患者进行系统化分层管理,所有的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到一个病区,集中患者、集中专业对口的医护人员,集中优势人力打歼灭战,以提高重症救治的成功率。院方采纳了他的建议,目前每位患者也有了固定负责的医生,用人盯人的方式,能确保治疗方案更精细化。齐栩说:" 现在还有 46 名患者在院,其中 18 个病危、8 个病重。我每天进舱,也会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哪些病人需要加强营养,哪些病人需要进行气道管理,哪些病人要加强康复训练,都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齐栩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查房
褚敏娟作为护理专家,则是对湖北省人医的护理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 护理工作主要的挑战主要是压疮处理和气道管理。" 她介绍,因为在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数量较多,补充到 ICU 的护士来自不同科室,并非所有护士都对气道管理的工作有经验,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培训。此外,医院也成立了专门处理压疮的小组,并建立工作群,及时讨论病情。
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协和医院西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也遇到类似的情况。陈旭锋介绍,4 月 14 日刚到同济中法院区时,共有 91 名患者,经过两次核酸检测,目前还剩 58 人未达新冠肺炎治愈标准。最近有一名 ECMO 患者已经成功脱机,还有一些患者有好转的迹象。目前,还有 3 名 ECMO 患者需要重点关注。
△左祥荣在协和医院西院查房
左祥荣是在协和医院西院驻点,他介绍,除常规查房和救治工作外,国家专家督导组还开展疑难危重和死亡病例讨论。在这里,他们正在为 6 名患者做肺移植手术前的评估和准备。" 这些患者的病程都很长了,我们要尽可能感染控制,对受损器官进行维护,加强营养支持。等到捐献器官到达时,患者能以较好的状态,接受手术。"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