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4-19
深晚报道| 2-3月为企业减免社保费超90亿元 深圳人社部门多措并举推动稳就业工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尤其在当前特殊时期,保就业是稳定经济的头等大事。4 月 19 日,记者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疫情发生以来,我市人社部门积极做好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扎实推进援企稳岗政策落地实施,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确保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我市参保人员返深率已超 96%

复工复产初期, 市人社局及时建立工作领导机制、完善形势研判分析机制、落细落实 24 小时用工调度保障机制,立足 " 三个层面 " 开展重点企业 " 一企一策 " 用工保障,着力解决阶段性用工短缺问题。

一是加强市级用工余缺调剂,协调未复工企业在深富余劳动力向已复工企业流动,累计为盒马鲜生、迈瑞医疗等企业补充用工 4200 人。二是加强省内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主动对接河源、汕尾地区对口帮扶指挥部,推送重点企业未返深人员名册,协调当地组织人员有序返岗。三是加强省际劳务协作,对接 6 个劳务输出大省组织人员入深返岗,累计通过 " 点对点 " 方式接回务工人员 25670 人,其中湖北 8446 人。将就业扶贫导入复产复工优先保障贫困劳动力返深返岗,重点对接广西 33 个贫困县,并赴当地小范围开展现场招聘,组织 6 万名广西贫困劳动力返深。

据统计,截至 2020 年 3 月底,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 3.3 万,全市就业人口规模 1128.57 万,基本与 2020 年 1 月数据持平。经与公安部门大数据比对,目前,我市参保人员返深率已超 96%,已复工企业员工返岗率为 88.0%,异地务工人员已基本返岗,我市阶段性缺工问题基本缓解。

2-3 月已为企业减免社保费超 90 亿

为了切实减轻企业经营压力,人社部门在减负政策上不断提速提标。2020 年 2-3 月,已为全市 79.56 万家企业减免社保费共 90.55 亿元(不含医疗和生育保险),预计总减免额度将达 212 亿元。截至 4 月 16 日,企业延期缴费报备数约 26.28 万家,企业三险累计延缴额超过 30 亿元。

同时,不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打破常规、联手快办,会同财政等部门压缩办理时限、容缺受理、简化程序,截至目前,共发放稳岗返还资金 48.22 亿元,惠及企业 48.87 万家,发放力度全省第一,全国领先。落实防疫物资生产企业 1000 元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职工接受治疗或医学观察期间 50% 工资待遇补贴等政策,截至 4 月 14 日,共有 520 家企业申请,涉及员工 2843 人,申请金额 263.81 万元。提高企业适岗培训补贴标准,支持企业稳定员工队伍。由每人最高 900 元提高至 1500 元,高出全省统一标准 50%。目前已有 883 家企业通过培训计划审批,计划培训人数 19 万余人。

高校毕业生创业最多可以贷款 60 万

2020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到 874 万,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深圳历来是吸纳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城市,2019 年仅接收市外应届高校毕业生入户人数就达 10.2 万人。 今年,深圳从政策和服务方面双向发力,为毕业生 " 早就业就好业 " 创造条件。

近日即将印发的《深圳市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针对毕业生群体靶向提出多条针对性措施。包括:鼓励支持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将小微企业社保补贴、中小微企业一次性招用补贴对象范围扩大至毕业两年内市内外高校毕业生,即帮助企业减轻人力成本,同时又稳定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通过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周期、免除反担保要求等,进一步降低高校毕业生创业过程中的资金成本压力。高校毕业生最多可以贷款 60 万,最长可以累计申请 3 次共 9 年,按期还本付息后可全额享受政府贴息。加大对毕业年度困难学生就业扶持。将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从 2000 元扩大至 3000 元,享受对象范围扩大至我市职业技工院校毕业学生,进一步降低困难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信息获知成本,提高就业率。

另一方面,人社部门不断加大对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服务,把岗位信息送到学生身边。联合市教育局等部门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季专项活动,计划提供优质岗位超过 2 万个。主动对接省、市重点企业,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累计安排 9000 多名技工院校学生赴企业开展顶岗实习。目前,全市 8600 名技工院校应届毕业生 90% 以上已达成就业意向,部分专业毕业生被华大基因、腾讯、大族激光等知名企业提前预订,就业形势良好。

除重点群体,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云招聘也在接连铺开。截至 4 月 16 日,全市各区(新区)人力资源部门及市就业中心在线招聘企业 1.9 万家次,发布岗位 36.6 万个,网络访问量 108.2 万次,已投递简历的求职人员 15.8 万人次。联合智联招聘、猎聘、前程无忧等 9 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同开展的公益网络招聘活动已持续月余,累计发布 11404 家次企业信息、47.43 万个岗位数,求职人员 42.1 万人次。

25 万家中小微企业已收到社保补贴

3 月下旬,全市 25 万家中小微企业在未经主动申请的情况下,都收到了一笔数额不等的社保补贴。以往,这笔为鼓励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而设定的普惠性稳岗补贴,需要经过企业自主申报—人社部门审核发放的流程。疫情防控期间,为加大补贴发放力度,人社部门进一步简化申报流程,设计开发免申请程序,快速筛选出 25 万家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实现补贴资金自己找企业、自动发到账。

从三月初开始,人社部门持续开展上门服务,通过送政策、送资金、送技工,帮助企业化解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于一些场地受限的中小微企业,则主动邀请企业代表 " 走进来 ",针对性专项宣讲政策及经办指引。同时,与行业协会、辖区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等协调联动,共搭政策宣讲舞台,并联系各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获取困难企业名单,点对点推送惠企政策。仅社保减免政策宣传期间,人社部门通过 69 场现场宣讲、20 场云上宣讲,为 1858 家企业、50 余万职工送去政策解读服务。

为进一步固化主动上门服务模式,近日,人社部门还在全市企业聚集的区域增加了人才服务站网点。目前,我市已成立华为、富士康、前海、西丽大学城等四家服务站,零距离将人社的 182 项服务送到企业门口。除日常服务外,服务站还将根据对象需求,量身定制专场活动,集中普及人社政策,解答企业及员工疑惑。

多举措畅通劳动保障线上维权渠道

人社部门还高度重视复工复产和劳资纠纷预防化解排查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确保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及时出台劳动关系相关政策,明确春节延长期间、延迟复工期间和复工复产期间企业如何规范用工以及职工工资如何支付等热点难点问题,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同时,持续加大劳动用工指导服务,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工资待遇支付等热点问题答复口径,通过 12333 热线电话答复企业和职工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关系疑难问题。编写一系列疫情防控工资待遇支付等常见问题解答指引,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广泛宣传,让企业和职工了解政策,减少分歧。下一步,人社部门会继续支持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采取协商薪酬、调整工时、轮岗轮休、在岗培训等措施,保留劳动关系,稳住岗位。

劳资纠纷处置方面,人社部门制定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监察办案指引和预防化解劳资纠纷工作指引,畅通劳动保障网上维权渠道,依法开展劳动监察行政执法工作。拓宽办案方式,加强庭前电话调解,通过书面审理、率先开展 " 深圳微仲裁 " 在线视频审理等办案方式,切实解决了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到现场参加仲裁活动的难题,确保疫情防控期内仲裁活动的顺利开展。

市人社局局长孙福金表示,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人社部门紧扣 " 稳就业、降成本、保用工、抓培训、促和谐、优服务 ",以保障企业复产用工为重点,积极用好援企稳岗、社保减免政策,做好用工保障,快速推动各类企业,尤其是以华为供应链为核心的重点企业复工复产达产。

截至 3 月底,我市企业复工率、复产率分别为 94.8%、9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6.7%、94.8%)。目前,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人社部门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人社领域各项工作,坚持把 " 稳就业 " 放在首位,通过 " 降成本 "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提技能 " 助推更高质量就业," 促和谐 " 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聚人才 " 打造国际人才高地," 优服务 " 树立人社政务标杆等举措,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奋力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以优异的人社成绩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

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相关标签

就业 人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