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4-24
百村调研行 | 淮安渔业村:“债务村”摘帽,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黄洁 记者 李子璇)十只渔船同时出动撒网,撑船捕捞,集体销售,村民们以船为家。这个具有浓郁水乡特色的新渔村是淮安市淮安区渔业村,曾经是年负债 70 多万的 " 债务村 ",如今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盈余 100 多万,住在水上的渔民基本达到户户有空调、冰箱、电视等电器。

甩掉 " 债务村 " 的帽子,为村民谋出路

4 月 22 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了渔业村,看到渔民们正忙着捕虾采藕,每人日均能采千斤藕,外出打工的村民也纷纷回村创业。" 他真的是位好书记,我以前在上海打工,他让我回来,带我养殖鹅和鸭,给我创业的路子,去年一年我收入达到了 20 多万,今年预计会更多。" 张恒银今年 49 岁,是村里有名的养殖大户,他告诉记者,他在外十多年,每年仅过年时回家一趟。在外地起早贪黑的,很辛苦,赚得也少,是村书记带着他从穷到富,打开销路,现在就连孩子们也都回来跟他一起养殖鹅鸭了。

△ 养殖大户张恒银

一提到这位村书记,张恒银满脸笑容竖起大拇指。他口中的好书记叫潘志平,2014 年,潘志平来到渔业村做党总支书记,年底清账核算时发现有 70 多万的外债,连人员的工资都发不起,他自掏腰包让大家回去过个好年。

△ 渔业村的水上住户

潘志平告诉记者,村集体经济收入从过去的 8 万元,发展到现在的年收入 100 多万元,村级财务状况也从负债 70 多万,转化为盈余 100 多万,渔业村彻底甩掉了 " 债务村 " 的帽子。村集体还与大户合作成立了白玉兰荷藕专业合作社,并指派一名懂电脑的村干部参与企业管理,推动荷藕产品的电商销售。几年来,年均为村集体增收十万元以上。

支部 + 电商," 散装户 " 抱团作战

"2016 年 1 月份通过公开竞标,渔业村破天荒地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 潘志平告诉记者,以前村级资源存在管理方面的漏洞,发包形式不透明,千亩渔场的实际经营到账收入仅为八万余元,由此也引发了群众和村干部之间紧张的对立关系。通过协商化解,解决了村民心里最难的问题。

" 现在的生活好啊,除了有在村里当会计的收入,我还带着大家一起捕捞螺蛳售卖,一年能挣九万多元呢。" 村民韩吉锋和他的妻子正在捕捞螺蛳,妻子在前划动着船,他在一旁甩动着网,不一会网里就装满了螺蛳。韩吉锋告诉记者,他自己就是位渔民,以前忙活半小时装一桶才赚 20 元,现在村里找到销售渠道,集体捕捞带动统一销售,收入比原来高多了。疫情期间,村书记还利用 " 支部 + 电商 " 的模式,帮助村民销售产品。

△ 韩吉锋和妻子正在捕捞螺蛳

" 只有集体经济壮大,才有实力和底气带领村民一同致富,分红也是大家的。" 潘志平告诉记者,不仅村干部和群众像一家人,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好了。

集体收入再为村民投保," 党建红船 " 丰富业余生活

记者了解到,渔业村大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螺蛳捕捞,还有一部分人从事水产品和水禽养殖行业以及水上运输行业,村干部们想方设法让村民拥有第二份收入。2016 年以来,渔业村集体投入资金 300 余万元,改善人居环境,还为全村村民代缴农村合作医疗、综治财产保险,近期还在实行村级公墓进园零收费。

△ 党建红船

渔业村村民居住分散,沟通不便,船成为了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为减轻渔民远途往返的麻烦,渔业村党总支打造了一艘水上支部的 " 党建红船 " ,集中在捕捞的地方统一将渔民带上船参加活动并且解决他们的问题。在疫情期间,红船还起到了运输防控物资的作用,村干部们带上消毒设备为住在水上村民的家里和捕捞船进行消毒。潘志平表示,渔业村将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争做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相关标签

淮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